{{ filterTitle(`《人民日报》关注贵州:大力实施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 }}

发表时间:2025-01-06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1月5日整版刊发文章《共享文化成果 共促民族团结 贵州: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关注贵州为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贵州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其中,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旨在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助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具体报道如下:

  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峰屯堡景区,安顺屯堡文化博物馆在乡间静静伫立。走进场馆,屯堡服饰、农具、建筑、地戏唱本和面具等藏品错落有致,地戏行头、花灯、银饰等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展示着600多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及风俗习惯。

  贵州曾是卫所屯广布的军事战略要地,明初屯堡的建设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的设立,有效促进了地方开发和民族融合。屯堡文化至今仍在贵州大地活态传承,彰显着促进民族融合的时代价值。此外,贵州还拥有土司文化、沙滩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研究推广价值。

  为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贵州提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其中,大力实施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旨在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把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展示贵州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依托该工程,将进一步做好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广,充分彰显贵州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贵州将深入做好屯堡文化研究,发掘屯堡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屯堡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高质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600多年前,随着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的人口迁居贵州,与世居本地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数百年间,中原、江南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沉淀形成了屯堡文化。对于屯堡文化,贵州坚持高质量推进保护传承工作。

  在挖掘中传承。贵州认真实施《贵州屯堡考古工作方案》,指导安顺完成屯堡遗存调查资料整理,编写《屯堡考古调查、勘探报告》,编制实施《贵州省屯堡文化保护利用整体规划》,加强屯堡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屯堡文化遗产调查,完成安顺屯堡村寨文化文物资源、屯堡文化遗存调查资料整理。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调查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文物安全。做好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广,彰显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

  在传承中保护。贵州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大力推进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考古工作能力建设,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8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个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省委巡视内容,建立巡视巡察、督察暗访、日常巡查、包保责任和审计监督5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在保护中运用。贵州深入开展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调研、筹备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推进建设多彩贵州人文馆和贵州版本馆。贵州省博物馆和贵州省歌舞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搬上舞台,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3片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通过培养传承人、开展非遗展示活动等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贵州历史文化研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等,提高贵州历史文化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高质量推进历史文化研究推广

  贵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历经千年迁徙,衍生出多个分支,扎根在各处。600多年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在保留自己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同时,逐渐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经济生活,并创造了多民族团结和谐、共荣共生的典范,进而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近年来,贵州在历史文化研究阐释上持续发力,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在重大课题研究、考古文博工作等领域开展机制化合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立项10项关于屯堡的研究,其中8项落地贵州。2024年6月,《屯堡文丛》“专题研究书系”新书推介会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贵州展区举行,作为贵州对屯堡文献全面收集和整理的重大出版项目,《屯堡文丛》“专题研究书系”是对以往屯堡研究成果的深入总结,涉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领域,相关成果将为今后屯堡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安顺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非遗传承人加强技艺传承,并收集整理安顺地戏的实物资料编撰成册,留存于世。

  高质量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明代的卫所军制,以5600名军人为一卫,卫下设5个千户所,千户所下又设百户所,1—2个百户所的军人驻扎在一起,一边戍守,一边耕种,形成了一个屯堡村落。遍布贵州的屯堡就像一枚枚600多年来转动不休的纺锤,织就一幅黔地独有的文旅画卷。

  推行文旅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屯堡文化作为贵州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对内推动旅游产品体系创新、产业链完善,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地戏、花灯等屯堡艺术与数字娱乐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动漫、VR、数字影像、游戏等方式创新和提升屯堡文化的展示力,打造沉浸式屯堡文旅新体验。对外依托创新科技和数字发展等外部环境,提升旅游发展效能。通过推进旅游优质产品供给、产业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形成涵盖亲子、研学、节俗、农事活动、生态田园、美食、康养等多个要素,集屯堡旅游生产、转化及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区域内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和壮大贵州旅游消费群体。

  强化文旅品牌打造。2024年2月,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开展,首次系统呈现黔地30万年历史,市民游客走进场馆,追溯黔地历史,感受古今文化脉动。贵州省博物馆2024年全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2024年6月,家国亲情六百年——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江苏)暨招商推介会在南京举行,贵州发布一系列文旅优惠政策,推出“屯堡·家国六百年”多彩贵州屯堡文化经典游学线路,邀请广大游客走进“公园省”贵州,体验屯堡文化。

  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贵州将继续做好屯堡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发展工作,讲好屯堡文化中的家国担当和奉献故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持续推动屯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屯堡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一审: 胡晨

二审: 李远莉

三审: 熊莺

四审: 吴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