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中国妇女报关注贵州雷山:“姑妈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
来源:中国妇女报
6月5日,中国妇女报要闻版面刊发文章《贵州雷山将姑妈文化与法治元素深度耦合 “姑妈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具体报道如下: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民间盛行“姑妈文化”,公认姑妈有和善、乐观、细致、温润、耐心等特质,值得信任。雷山法院永乐人民法庭4名女性办案干警,因其“姑妈品质”和工作成效,被山区群众誉为“姑妈法官”,其法庭也誉为“姑妈法庭”。
永乐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姑妈文化与法治元素深度耦合,针对山区家事、邻里纠纷种类多、化解难等突出问题,以“和为贵·乐万家”为指向,创新思路,优化服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方便群众 法徽闪耀田间地头
2022年冬,开屯村张某银放养的山羊被 两只狗追逐咬成轻伤。今年1月,他养殖场中的5只羊又被两只狗咬死。经派出所调查,咬死羊的狗为杨某桥所养,但杨某桥以没有证据为由拒赔,只同意赔偿当天咬死的1只羊。于是张某银便将杨某桥告上法庭,要其赔偿6只羊共7000元。
这事落到了“姑妈法官”吴文凤手里,她见双方争执不下,调解陷入僵局,就运用“姑妈和·乐”解纷法,从“和事佬”队伍中抽调2名“解纷土专家”,会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调解。吴文凤对双方耐心劝导,拿出民法典向杨某桥解释“虽不是人为故意,但饲养人有责。”又动之以情,说“都是寨邻,远亲不如近邻”,引导双方友好协商、互谅互让。最终,杨某桥道歉,并赔偿张某银3只羊损失,双方握手言和。
“经风雨,见世面,勤调解,办实事。”这是“姑妈法官”常以互勉的“口头禅”。她们经常进村入户巡回办案、田边地头普法宣传,推进前瞻治理、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前期处置的“四个靠前”举措。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的处置闭环,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查隐患防未病,及时解纷促和解。
为方便当地群众,“姑妈法官”推行“三不到庭全到家”工作法,即残疾人、行走不便的老人、偏远山寨的当事人可以不到庭,由法官上门办案减其诉累,让当事人暖心、放心、舒心。
凝聚合力 扩充“姑妈调解队”
借助“姑妈回娘家”等民间习俗搭心桥,“姑妈法官”通过摆门子拉家常、接地气添温度,做群众贴心人、知心人,掌握真情,摸清纠纷隐患,及时排忧解纷、助困解难。
为做好调解服务,“姑妈法官”以对当事人笑脸相迎、请坐倒水、仔细倾听、温和引导、耐心解决、出门相送的“六步接待法”,传递善意,拉近距离。通过实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律人、以德润人、以义正人的“五人感化法”, 有效提高调解成功率。
此外,永乐法庭着力扩充“姑妈调解队”,推进诉源治理多元化。组织乡贤、寨佬、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参与调解,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当地人说服当事人。通过乡土解纷人才调查,筛选出30余名“解纷土专家”,并对其进行法律培训、类案引导,进一步提升“解纷土专家”的法治素质。
永乐法庭还凝聚多方资源,成立了“3+N”联席会商小组。会商小组以“三长”(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为核心,并吸收妇联、民政、联户长、网格员等多方力量,优势互补,联动联调,打造“庭所共建”“法官+综治干部”的纠纷联动处置机制。
同时,推出“姑妈文化”主题品牌,以“姑妈传法”“姐妹唱法”“歌师讲法”,推动辖区“和美家庭”传美德、“和睦邻里”助融洽、“和谐村居”促团结、“和气生财”塑诚信、“和乐共事”同振兴。
据介绍,2023年,永乐法庭诉前调解183件,调成率87.8%,辖区万人成诉率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今年1—5月,进入诉讼环节案件创下全部调解撤诉好纪录,实现零判决,促进辖区乡民和谐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