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广电视听评论】贵州卫视《非遗正青春》让非遗焕发时代风采`) }}

发表时间:2024-02-07

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非遗正青春》深入挖掘非遗的历史底蕴,同时注入青春的活力与创新元素,以非遗文化与年轻群体的深度对话,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世界。非遗与青春的碰撞,创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每个时代的青年对文化传承方式的更迭,让观众领略到非遗文化不再是陈旧的历史记忆,而是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文化宝藏,也看到了在新时代下中国文化传承的新可能,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图片

近期,贵州卫视播出《非遗正青春》节目,邀请文化学者和青年学生组成“青春研学团”,前往安顺地戏、侗族大歌、水族刺绣、苗族银饰、黄平蜡染、八音坐唱等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展开古朴与青春的互动、传承与创新的对话,开启一场与时代潮流共振、与华夏文化共鸣的青春探索之旅。历史底蕴厚重的非遗故事、民俗特色浓郁的非遗技艺,令年轻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以时尚之形再现传统之美

节目中,非遗技艺与多种表现形式“强强联合”,融合现代艺术手段再创作,充分展现非遗项目的形态美和内在美。

图片

首期节目中,音乐学子周君怡分享在歌曲创作过程中,嵌入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安顺地戏元素,将古老的地方戏曲通过现代流行乐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

第三期节目开场歌舞《侗乡飞来了“百灵鸟”》,歌声嘹亮极富震撼力,镜头画面多角度切换,强化了视听效果,尽展侗族大歌的磅礴气势。第四期节目,在苗族银饰手工艺制作人的讲解中,观众感受到银匠高超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伴随着苗族银饰民族化进程,苗族银饰的创新也在与时俱进。《非遗正青春》将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以多种方式展现,凸显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

以非遗文创增色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讲述千年岁月积淀的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守护和发扬,如今突破传统与现代的隔膜,进军时尚领域,走入百姓生活,为现代生活增添亮丽色彩。

图片

第二期节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中,青春研学团在银匠村了解苗族银饰打造技艺,见证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日常配戴的精美饰品、适用于欣赏和收藏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图片

第三期节目《侗族大歌》中,历史文化学者郦波带领研学团员,聆听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山歌合唱,讲述游戏公司从中汲取艺术灵感,侗族大歌元素被移植到游戏配乐当中,引发更多人对西南民族音乐的兴趣。非遗项目走出大山、走入都市的故事,生动呈现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创新之路前景广阔。

以创新让非遗“活起来”

《非遗正青春》让人看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被束之高阁,在守住传统文化核心的基础上适度创新,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方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服饰、音乐、歌舞、文创等,与人们日常息息相关的领域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载体,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

图片

《水族马尾秀》中,“Z世代”学子青春创演,开启少数民族服装全新“秀场”。

图片

《蜡染技艺》中,贵州蜡染“走出去”,亮相国际高端定制时装周,东方美学的千年工艺赢得老外喝彩。

图片

《布依族八音坐唱》中,八音坐唱融合流行音乐,唱出布依古乐的传承新声。古老的民族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被释放出强大活力。

《非遗正青春》以青春力量绽放非遗魅力,为非遗传承节目提供了新的样本,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在贵州卫视、腾讯视频、B站联合播出,人民日报客户端、抖音账号同步直播,在各平台持续推送图文、短视频、短评等。截至目前,#非遗正青春#微博阅读量达1亿,节目相关话题网络传播量破2亿,节目话题抖音播放量超3000万次。

一审: 胡晨

二审: 倪淑琴

三审: 熊莺

四审: 吴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