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讲的是啥故事?`) }}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我们要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8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点剧目、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凭借雄浑的气势和精彩的剧情,该剧迅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
作为一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剧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重点剧目、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点剧目,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该剧主要讲了什么?
该剧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剧共24集,集中展现了邓小平、刘伯承与贺龙等带领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战胜种种困难,成功解放、接管、改造、建设大西南的丰功伟绩,多角度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大西南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开拓性成就。
该剧剧情围绕解放战争展开。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南京、上海相继解放。蒋介石不甘失败,继而提出坚守西南,与西南共存亡的顽抗计划。为截断敌逃窜后路,中共中央制定“大迂回、大包围”和“军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战略方针,由二野担负进军大西南的重任,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组成西南局,由邓小平任第一书记。
接到命令,刘伯承和邓小平连夜研究策略,两个四川人对要打回家乡去而振奋,同时又深知任务重大。进军战略、接管干部、后勤补给,三大难题一一摆在他们面前。
对于接管干部严重短缺问题,邓小平决定任命宋任穷为总团长,在大中学校中招募知识青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进步学生王步先、袁振全等万余名青年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纷纷踊跃报名,踏上了奔赴大西南的征程。
此时,西南地区虽获得解放,但长期受国民党反动统治,又是贫穷落后的多民族地区,各种问题极为复杂。经过敏锐观察和缜密思考,邓小平迅速理清思路,将千头万绪的工作归结为“90万”“60万”“6000万”。教育改造在西南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和被俘的90万国民党军队;把人民军队在西南的60万战斗队迅速转变为工作队;发动和组织西南地区7000万总人口中90%以上的基本群众,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刘伯承、邓小平和贺龙坐镇重庆,全面领导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开始了主政大西南,完成了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剿匪反特、修建成渝铁路、团结少数民族同胞、和平解放西藏等艰巨任务,开创了西南地区和平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西南局领导下,西南服务团分散到了各个机关与基层,深入发动群众,顺利完成了征粮、土地改革、经济建设等重要任务。在种种不平凡的斗争中,服务团许多的干部战士和朴素的青年知识分子用牺牲、奋斗写就了壮丽的青春之歌,他们始终不忘“初心”,践行着走向大西南时编织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大西南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恢复了活力生机,欣欣向荣。在西南工作的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心中想得最多的是“人民”。他反复强调“我们党是依靠劳动人民,替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并明确提出“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执政理念。
不久后,党中央决定调邓小平到中央工作。1952年7月1日,邓小平带着全家离开了四川,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随后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员。
该剧以电视剧的形式回顾这段历史,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看到他对国家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这些都鼓舞中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过程中,满怀自信,步伐坚定,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据了解,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该剧从剧本创作至拍摄完成历时4年,该剧拍摄制作精益求精,旨在展现邓小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超的领导智慧,塑造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领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