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文学名家走进贵州 | 刘醒龙:贵州文化与现代科技将碰撞出灿烂火花`) }}

发表时间:2024-08-22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名家档案

 刘醒龙: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作品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如果来日方长》,长诗《用胸膛行走的高原》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韩、日、越南等多国语言。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刘醒龙不是第一次来贵州,早在2005年,刘醒龙坐着绿皮火车来到贵州,十几年后,他再来贵州,选择了更加舒适且方便的交通工具。8月20日,在文学名家走进贵州暨《印象中秋: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新书研讨会上,刘醒龙谈到这个让他感触颇深的变化,分享了贵州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艺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现在我每次来贵州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巨大变化,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刘醒龙仍记得此前在贵州看到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铜仁锦江边,看到少数民族同胞随音乐起舞,那种欢乐和睦的氛围让我们都为之触动。”

“近年来,贵州文学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作为文学同行,看到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老、中、青三代的写作者将贵州的风土人情以小说、诗歌、散文的题材表现出来,这是一件极好的事。”在刘醒龙看来,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情给文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写作资源、有效的奖励机制,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贵州好作品在更大的平台展现。

1_a.jpg

除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贵州还有亚洲第一公路大桥坝陵河特大桥、极具现代艺术的桥梁博物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大数据中心……“当这些现代科技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碰撞时,一定会迸发出十分灿烂且独特的火花。”刘醒龙说,在贵州,既能品味少数民族文化,还能体验“大国重器”带来的震撼,这些都会给作家提供灵感和积累素材。

对于新书《印象中秋: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刘醒龙则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意义。“传统节日,是时间的印记,是情感的纽带,更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刘醒龙认为,从春至冬,每一个节日都不是无缘无故诞生的,它是在帮助我们回顾前一段时间的生活痕迹。

“从春节到端午,再到中秋与重阳,家人们能够在快乐与团圆的氛围下,与过去的日子作个告别,同时期待未来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刘醒龙将传统节日巧妙地比喻为一个公司的“季度总结”,节日激励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熊茜雯

三审: 熊莺

四审: 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