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今年8月杀青!纪录片《岁月未蹉跎》拍摄接近尾声`) }}

发表时间:2024-07-01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下一站,黔东南州雷山县白岩村,然后到西江千户苗寨,最后一站到丹寨县……”6月23日,上海电影集团青年导演叶田集结他的纪录片摄制组成员,检查好所有设备。次日,他们随著名作家叶辛开赴目的地。

叶辛(右)在白岩村的民宿里向唐文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叶辛是叶田拍摄的纪录片《岁月未蹉跎》的主人公。20世纪80年代初,叶辛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岁月蹉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成为中国影视剧的经典。纪录片《岁月未蹉跎》在叶辛原著标题里加了一个“未”字,揭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贵州对于作家成长的现实意义。

自2023年7月在惠水叶辛好花红书院举行开机仪式后,叶田就马不停蹄地率领摄制组,到叶辛曾经走过的地方拍摄。此次到黔东南州雷山县白岩村拍摄,起因是叶辛与白岩村支书的一段情谊。

摄制组在白岩村拍摄揭幕场景。

叶辛从未到过白岩村,但对白岩村支书唐文德却较为熟悉。2007年唐文德从贵州旅游学校毕业后,到上海“黔香阁”餐馆工作。“黔香阁”是一家贵州风味餐馆,“黔香阁”牌匾的几个字为叶辛手书,餐馆的菜单扉页有作家叶辛的简介,服务生唐文德从此记下叶辛这个名字,他由此还看了叶辛的一些作品。在上海7年时间,唐文德一直与叶辛保持联系,并多次见面请教。2014年唐文德返乡创业,心中一直惦记着叶辛老师,时不时电话向其汇报自己的近况。

《岁月未蹉跎》摄制组与叶辛(左三)在白岩村。

后来,“见过世面,脑瓜子好使”的唐文德当选为白岩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的白岩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成效大、名声响。他用手机发给叶辛老师许多关于白岩村的图片,请其为白岩村写句话。叶辛认真研究白岩村的情况,写下了“梯田托起的村庄”,7个字浓缩了白岩村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白岩村将叶辛手迹刻在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并修建了一个观景台,白岩村从此多了一处人文风景。

导演叶田(右)在西江千户苗寨拍摄。

白岩村依山势而建,梯田也顺着山势从谷底向山上延伸,俨然一幅清心爽目的乡村风景画。《岁月未蹉跎》摄制组拍下白岩村的村貌、民宿、梯田、山景,记录叶辛与唐文德亲切交流的情景,聚焦“梯田托起的村庄”石碑揭幕现场。白岩村是省作家协会的帮扶村,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长锁以及副主席高宏,在白岩村与叶辛、惠水叶辛好花书院院长刘学文、雷山县相关领导一道见证了揭幕的这一刻。

摄制组在西江苗族博物馆拍摄。左二为叶辛。

之后,叶田率摄制组到叶辛造访数次的西江千户苗寨拍摄镜头。2018年,叶辛曾写下《西江华彩路》一文,刊发于《人民日报》和《贵州日报》,依靠乡村旅游脱颖而出的西江千户苗寨的名声因此更加响亮。看到如今已成为贵州乡村旅游亮丽名片的西江千户苗寨,冒雨再访的叶辛感慨丛生,灵感涌动,于是在观景台就着消防站的桌椅,写下散文《烟雨西江》的开头。摄制组拍下叶辛造访苗族博物馆的细节,捕捉叶辛夜晚里在观景台提笔写作的时刻。

丹寨阅读分享会现场。

拍完白岩村和西江千户苗寨的镜头,摄制组跟着叶辛直奔丹寨县。叶辛与丹寨的情谊,源于一篇文学作品。20世纪80年代叶辛担任《山花》文学月刊主编时,刊发了丹寨青年作者韦文扬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叶辛和韦文扬因此深深地记下彼此的名字。数十年过去,韦文扬成了一名作家并当上了黔东南州作家协会的主席,而叶辛于20世纪90年代初离开贵州调到上海后仍勤奋耕耘著作等身。“我永远感恩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叶辛老师!”这是韦文扬的心声;“我为韦文扬走上文学道路并且成就非凡感到高兴!”这是叶辛的心情。为了这心声和心情,这个多雨的季节成就了两人的丹寨相见。而摄制组要记录的,正是这段特殊的情分。

摄制组在西江千户苗寨利用玻璃反影拍摄叶辛(左一)镜头。

丹寨县作家协会组织青年作家汇聚“银匠村”,以朗诵的形式分享叶辛和韦文扬的小说片段。叶辛回忆当年刊发韦文扬的小说的点点滴滴,流露出对文学的执着和对文学作者的深切关爱。身体有恙的韦文扬,也表达了对叶辛的感激和祝福。“这些场景在纪录片中是很感人的,细腻的摄制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叶田说。

叶辛(左)与丹寨作家韦文扬。

丹寨方面还安排叶辛为县民族中学的300多个学子讲授文学课。叶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阐释追求文学梦想的跋涉与坚持。他鼓励学子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须持之以恒、百战不殆,用坚实的脚印见证勃发律动的青春。讲座现场,县民族中学的教师潘世友还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以《高高的苗岭——写给叶先生》为题的诗歌。而《高高的苗岭》,正是叶辛发表的处女作。这些场景,都被摄制组一一录进镜头里。

摄制组拍摄阅读分享会场景。

叶田介绍,《岁月未蹉跎》今年完成所有拍摄,拟于8月在惠水叶辛好花红书院举行杀青仪式。该纪录片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星空影业共同出品,贵州上影影业有限公司、上海悦映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为国内首部以著名作家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电影。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熊茜雯

三审: 熊莺

四审: 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