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上新了·贵博!革命烈士卢焘遗物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

发表时间:2024-06-26

来源:多彩贵州网

“后方民众对伤兵如此爱惜,前方战士更为兴奋,故所战皆捷,敌不能逞……明日是腊月十六,乃我家被焚之第一周年纪念,你们须铭记倭寇所赐,非杀尽倭奴不可。”这段话,出自贵州革命先烈卢焘的家书。6月25日,连同家书在内的36件套生活随身用品、收藏字画、砚台等正式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捐赠仪式现场

提到贵阳解放的历史,卢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卢焘是广西环江县人,原名卢启熹,生于1882年。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是孙中山任命的将军,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黔军旅长、司令、贵州省省长等职,在反袁护法等斗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卢焘后人卢晓园在捐赠仪式上介绍卢焘生前使用的砚台

在政治上,卢焘与蒋介石泾渭分明,始终不为蒋介石所利用。在贵阳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制造大破坏的危急形势下,卢焘毅然出任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领导人民群众防御和抵抗敌特的破坏和屠戮,保卫贵阳。

1949年11月14日,在贵阳全城解放前夕,卢焘被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以开会为由骗出,在贵阳二桥转弯塘被杀害,享年68岁。1986年6月10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工作壮烈牺牲”的卢焘为革命烈士。

卢焘后人卢晓园在捐赠仪式上介绍卢焘生前使用的印章

“今年是卢焘牺牲75周年。5月份以来,卢焘的后人积极和我们取得联系,有意赠予一批珍贵遗物。”贵州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婵告诉记者,这份无私的奉献,不仅丰富馆藏红色文化相关的代表性实物,更是博物馆开展“为明天收藏今天”征集工作的生动诠释和意义。

卢焘所藏的书籍《孙子兵法》

“虽然卢焘是广西人,但他是为贵州人民、为贵阳解放牺牲的,这些宝贵的遗物与其留在家中自己纪念,不如交与国家,交给当地,以物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抗日救国、贵阳解放的这段历史,更好地珍惜当下。”卢焘的第三代后人卢晓园告诉记者,75年来,家族先后向贵阳市有关部门捐出两批珍贵的文物,“但随着祖辈们的逐渐离去,作为后人的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些文物的妥善保管的重要性。”

据悉,本次入藏的文物包括卢焘生活随身用品如:毛笔、砚台、印章、印泥碗、短马褂,收藏字画、遗照、部分公文照片、家书手迹、照片、相关书籍等共计36件套。

卢焘遇难时随身携带的物品

从遗物中读懂“生命的意义”,是征集、入藏、展示革命先烈遗物的价值所在。

据悉,本次捐赠的文物是卢焘儿子卢慈仪保存的最后一批遗物。捐赠的随身物品中,有部分是卢焘遇难时携带的,以及他遇难时的照片,成为如今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是卢焘一生奋斗的见证,更是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卢焘所写的家书

“这批捐赠品是贵州抗日救国、贵阳解放、地方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以实物见证革命烈士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张婵告诉记者,入藏的这批文物整体保存状况较好,部分反映了卢焘的爱国精神和优良家风,“特别是他砚台上刻的文字信息,实证抗战期间日军轰炸贵阳的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教育意义。”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张勇致辞

“这批实物不仅记录了卢焘的一生,更见证他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今天,我们因卢焘先生亲属的善举集会,是对卢焘先生深切的缅怀与致敬,是对革命传统和爱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张勇表示,贵州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文物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烈。

卢焘的最后一批遗物,悉数赠予贵州省博物馆

接下来,贵州省博物馆将把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登记录入,切实地把它们保管好、保护好。同时,继续加强与文博界的交流,拓展用革命文物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在红色资源挖掘、红色展品共享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出更多的成果。

捐赠仪式现场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李远莉

三审: 熊莺

四审: 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