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为乡村孩子插上“文艺”翅膀|“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初显成效`) }}

发表时间:2024-05-22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笔拿直,轻晕墨,今天的绘画课堂马上开始……”

教室的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颜料的气味,混合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样的场景,每到周末便在晴隆县三宝街道的圆梦空间教室上演。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音乐与书法的种子 

带上自费的10把尤克里里、10把吉他,2023年7月底,“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在3名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员的推动下启动,这颗艺术的种子,在三宝街道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种下。

省文联驻新坪社区第一书记黄德泉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蒲公英计划”实施以来,他负责教授尤克里里与吉他课程。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街道是全国唯一一个整建制搬迁的乡镇,主要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中小学生3600余人,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艺术教育。

黄德泉给孩子们上尤克里里课程。

“来报名参训的孩子年龄最大10岁,最小的6岁左右”,面对零基础的孩子,黄德泉便从正确的手位姿势、基本的弹奏技巧教起。黄德泉感慨地说:“我希望通过文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开阔更大的视野,感受更多样的生活。”

在黄德泉看来,教育是为了普及知识,而艺术是为了培养个性,“所以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三宝街道的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晴隆县的民族文化给了驻村工作队员更多启发,他们意识到,要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不但不能丢掉当地文化,而且也是很好的滋养。

在与省文联驻新宝社区第一书记陈锐讨论后,黄德泉找到当地芦笙学会的杨杰云,邀请他来担任芦笙班的授课老师。对黄德泉的邀请,杨杰云欣然接受,不仅自己来授课,还带上自己小女儿杨雅琴来一起学习。

年仅6岁的杨雅琴在课堂上乖巧听话,“我喜欢跟着爸爸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芦笙课,我觉得我的芦笙吹得挺不错的。”杨雅琴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快乐。

与此同时,在省文联的统筹推动下,绘画与书法课也逐步开班。“其中,书法课深受家长们的青睐。”黄德泉说,“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目前共开设6个班次,分别为尤克里里、吉他、芦笙、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美术班,每个班每周上课时长不低于一个半小时,免费向三宝街道适龄儿童开放。

“艺术培养的过程就如同播种耕耘一般,”黄德泉笑言,“我们在此过程中能发现那些具有潜力的孩子。”每当看到某颗“苗子”长势喜人,黄德泉都会倍感欣慰,并会特别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状况。他相信,通过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不仅能够让他们有更多视角,也能让他们在未来面临选择时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志愿服务提升乡村少儿文艺素养

省文联助力晴隆县三宝街道乡村振兴“强基工程”——“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自2023年启动,以5年为一个周期,将持续至2028年。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文艺创作以及展示展演等多元化活动,协同推动三宝街道文艺事业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自项目启动以来,三宝街道办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将教室设在大亚湾区和晴隆县东西部协作党群“山海同心”工程·圆梦空间。同时,省文联广泛动员文艺志愿者担任培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系统的艺术指导和教育。

“自‘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启动至今,受益的学生大概有300多人。”陈锐表示,“蒲公英计划”以提升乡村少儿人文素养为目标,以文艺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旨在促进乡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艺术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5月18日,在晴隆县2024年乡村振兴“送戏下乡”文艺巡演活动现场,“蒲公英计划”的芦笙班参训儿童受邀带来了芦鼓舞节目《花开苗岭,锦绣中华》,其动人的旋律和孩子们真挚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除了‘送戏下乡’文艺巡演,在今年的晴隆助残日表演活动上,芦笙班的孩子也参与其中”,陈锐说,未来在当地春节、“三月三”“火把节”等文艺展示活动中,“蒲公英”少儿艺术成长计划也将积极推荐参训儿童上台演出,让他们展示才艺、增强自信。

“芦笙班”的同学在助残日活动上表演。受访者供图

“‘蒲公英计划’实施以来,对我们三宝街道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邓仕昌表示,未来将会与省文联驻村工作队携手并进,通过5年的持续努力,让三宝街道的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蒲公英计划”实施半年后,省文联结对帮扶的晴隆县三宝街道被评为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之一。2024年4月,“蒲公英计划”作为省级示范项目纳入“强基工程”,未来,该计划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实施,为乡村的文化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熊茜雯

三审: 熊莺

四审: 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