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校地共建大学百年纪念馆 | 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试运营`) }}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5月7日,校地共建大学百年纪念馆——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在赤水试运营。
大夏大学为贵州人王伯群捐资,1924年创办于上海,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和反帝爱国的时代浪潮中,因教育救国而诞生,办学成就卓著,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大夏大学赤水迁校纪念碑。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抗战军兴,大夏大学西迁庐山、贵阳,1944年底迁至赤水办学至1946年夏复员上海。为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与赤水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大夏大学赤水办学旧址文昌宫内共建“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
馆名墙以“共饮一江水”为设计理念,将长江上游的赤水河与长江下游的黄浦江相连接,两侧背景分别为赤水城区全景与上海外滩,体现出赤水与华东师范大学的紧密联系。
陈列馆包括历史图文展厅和文昌宫场景复原两大部分,总计约55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馆图文展厅有序厅以及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师生合作,大夏肇建”,主要展示大夏大学1924年在上海石库门创办的起因和初步发展。第二板块“复兴民族,学府之雄”,主要展示1927-1937年间的大夏大学,重点反映蓬勃发展的大夏大学在面对民族危机之时,积极倡导民族复兴教育,践行挽救国难、光大华夏之使命。第三板块“教育救国,弦歌不辍”,主要展示1937-1946年间大夏大学西迁办学的艰苦历程。第四板块“合并新生 教育强国”,主要展示的是1946秋大夏大学自贵州赤水重返上海后办学情形。而文昌宫场景复原部分则由大夏大学校长办公室及教职员办公室以及庭院组成。
文昌宫场景复原。
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表示,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充分吸收了上海和赤水两地的地域及人文特色,结合大夏大学的办学史,以时间为轴,见人、见物、见精神,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呈现以及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示大夏大学27年的办学历程,同时展示华东师范大学在继承大夏大学丰厚历史的基础上,以全新面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精彩篇章。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左一)正在为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讲解员做专题培训。
据悉,5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将与赤水联合举办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届时,陈列馆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赤水重要的人文资源和新文化地标,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将成为校地合作交流的见证和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