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苗岭歌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
来源:天眼新闻
在刚刚落幕的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师生和德、奥、意、法、俄、美、日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一起奉献了数台高水平的演出,让贵州非遗再次惊艳世界。
演出《苗绣的故乡》
自1965年启动以来,“上海之春”就是上海呈现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全球高水平艺术家汇聚于此,展现多元文化艺术的魅力。本次剑河三小的26名师生在该音乐节上奉献了苗族歌舞作品《捉鱼乐》《春之歌》和《苗绣的故乡》,以苗岭之声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画下圆满句号。
演出结束后合影
此次展演的节目既坚持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也尝试将多种非遗融合呈现。《捉鱼乐》是一首苗族儿歌,表现的是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捉鱼的乐趣。《春之歌》与此次上海之春的主题呼应,展现了苗岭春天的美丽场景与生动的民俗风情。这首《春之歌》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的苗族著名歌手阿旺唱响全国,此次孩子们在上海再度演唱《春之歌》,为“上海之春”增加了属于苗乡侗寨的注解。而舞蹈《苗绣的故乡》则由上海作词人袁贤良与黔东南作曲人曾宪达共同创作,表现的是苗绣“走出大山、飞向海外”的历程。剑河三小师生将苗绣与苗舞融合进表演中,表达了孩子们继续前辈们的努力,将家乡优秀文化传承发扬的愿望。
与剑河三小同台演出的有上海市多所学校的师生,也有知名歌唱家刘捷、万丹等。与大咖同台演出,第一次走出大山的苗族、侗族孩子们毫不怯场,大方、热情地唱歌、跳舞,赢得了全场最响亮的掌声,受到了包括新华社、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演出结束后,剑河三小师生向上海观众发出了“欢迎大家来剑河”的邀请。
孩子们身穿的服装由家中奶奶、外婆和妈妈一针一线手工缝制
自2015年起,上海百灵鸟艺术团几乎每年都邀请黔东南师生来到“上海之春”同台演出。通过文化交流,把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带到上海,也让黔东南的优秀苗族、侗族艺术得以深度融入由上海搭建的全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