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贵州是‘平’的”交通题材文艺作品展示贵州精气神`) }}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腊月时序紧,林城春意渐。1月29日,由省交通运输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贵州是平的”交通题材文艺创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省文联、省作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领导,文艺评论家、征文获奖作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分享交通题材文艺创作成果,共商交通文艺创作的发展与未来。主办单位还对“贵州是‘平’的”文学征文一等奖获得者王鹏翔、成彩银,文学征文优秀组织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局等,以及“贵州是‘平’的”歌曲征集获奖代表杨乾江、梁爱科、常晓冬、石与刚等颁发获奖证书。
征文征集活动不断推出成果
2022年以来,省文联、省作协、省音协、省摄协及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手,共同推进“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特别报道和“贵州是‘平’的”交通题材系列文艺创作活动,系统谋划推进“名家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文学征文、报告文学创作、长篇小说、歌曲创作推广、桥梁艺术摄影展及画册编印、桥梁纪录片摄制等文艺创作活动。时跨一年,收获满仓,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
座谈会现场。
包括著名作家、著名音乐家、著名摄影家等在内的全国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他们深入贵州各地探访交通建设,用各种艺术手段讴歌新时代贵州交通发展成就,讲述交通建设的动人故事,向世界传播“贵州是‘平’的”时代强音,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印记。
交通题材文学创作成果在高端平台展示。
心灵召唤,文学名家书写贵州交通。中国作协副主席吴义勤率队,叶辛、程绍武、蒋巍、阿城等1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赴贵州采风创作,作品汇成《大道通衢》作品集,于2023年7月出版。其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创作的报告文学《天堑变通途》2023年3月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当期杂志送到全国两会会场供代表委员参阅;《中国作家》集中刊发著名作家蒋巍、陈仓、肖勤等“名家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13件作品;《文艺报》用两个整版呈现《大道通衢•沧桑巨变》等12篇文学作品。与此同时,贵州省作协吹响交通题材文学征文集结号,鼓励省内作家“身达路桥,目及现场,写在心上”,于2023年7月推出交通题材文学征文获奖作品集《贵州是“平”的》。展现贵州交通题材的长篇小说,由新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者、宋潇凌联袂创作,预计年内出版。
朗诵征文获奖作品。
音乐征集,吸引全国各地作者广泛参与。省文联、省音协精心指导交通题材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吸引了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2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者踊跃参与。歌词征集阶段,收到歌词800多首;歌曲征集阶段,收到歌曲作品400多首,形成“音飘中国,乐奏贵州”的交响态势。评委从800多首歌词参评作品中评选出14首获奖歌曲,并委约著名词曲家陈涛、何沐阳和杨玉鹏团队创作3首贵州交通题材歌曲,为贵州交通留下一首首传唱佳作。这些音乐作品,将在2月2日由省交通运输厅举办的交通文艺创作成果汇报会暨职工文艺演出进行展示。
视觉呈现,影像展示贵州交通风采。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和东方卫视的大力支持,被多家卫视转播,播放量超5亿次;纪录片《越山河》完成拍摄,该片将在央视纪录频道展播。全国摄影名家于2023年4月、8月两次走进贵州,开展“万桥飞架·摄影名家看贵州”采风创作活动,《中国摄影报》头版加专版报道贵州桥梁风采,该报道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引发一致好评。
交通题材文艺创作走心入肺
贵州交通何以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省文联副主席、音乐家柴永兴的话语充满诗情画意:大路朝天,满目盛景,贵州变“平”了。他认为,这种诗情画意源于贵州交通的飞速发展。“我们是旁观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音乐家们纷纷提笔聚焦,自觉成为贵州交通的抒写者、歌唱者,通过跳动的音符歌咏交通变迁,描绘万桥飞架、长洞贯穿的独特魅力。”
主办方对文学征文获奖者代表进行颁奖。
在柴永兴的记忆中,2015年省交通厅举办的“‘贵州山水间•最美交通人’——纪念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歌曲征集活动”,让他这个评委吃了一惊,因为征歌整体质量超出他的预料。时隔8年,这次“贵州是‘平’的”征集活动收到的作品,更是让人惊喜,歌曲作品整体体现出参与面广、唱法多样、题材丰富、视角新颖、质量优良等特点。
在“贵州是‘平’的”文学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王鹏翔,对交通的感受可谓铭心刻骨。在王鹏翔的家乡水城阿嘎屯,人们外出都要从挂壁小路上通过,运煤运粮运生产物资全都靠马。20世纪70年代公社组织义务工修了一条弯急坡陡的泥石路,家乡算是有了一条公路。大学毕业回到水城的王鹏翔下乡任职,他选择阿嘎屯。“任乡长书记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迁电修路,通村路和通组路用土办法测量,用坡改梯项目的炸药组织群众修路,群众积极性很高。”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直到任职结束,他的通衢大道梦也没能实现。脱贫攻坚期间,家乡终于迎来了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他的获奖作品《悬崖乡的通乡之路》,正是这种情愫的真切表达。
主办方对音乐征集活动的获奖作者进行颁奖。
“贵州是‘平’的”歌曲征文二等奖获得者常晓冬是东北人,小时候他对贵州的记忆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他说,这个认知让人们对贵州产生一定的偏见。“来贵州工作后,贵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了自己认识上的肤浅。”他的话语充满激动:随着无数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开通营运,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万桥飞跃、“一马平川”的贵州,落后的贵州形象被巨变所替代,而他对贵州的看法,由接受转向了热爱。有了这个感情基础,他作曲的《这一刻,唱出发的歌》作品,才被人们认可、肯定。
主办方对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得单位进行颁奖。
作为“贵州是‘平’的”文学征文活动的评委,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杜国景,用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天堑变通途》为贵州交通巨变作例证注解。他说,基于对文学创作地域性的深刻理解,欧阳黔森用《天堑变通途》的多重叙事,既呈现一种地方和民族的视角,同时又进行超越性的开掘。欧阳黔森结合自己的创作,解析交通巨变对人类反贫困主题的启示和刷新,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着鲜明的色调。
如今在贵州,看见的听到的,都和现实一样的美。大发展的贵州交通,正如此次文艺创作所颂唱的“从今天,以至百年,告别了隔空相见”那样,“飞鸟不通地”的贵州变成了“轻车能过万重山”的福祉宝地。“千山万壑”“地无三里平”的历史认识,转变为“万桥飞架”“高速平原”的现实画面,而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生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