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海南“小椰子”冬游贵州 研学团推动淡季不淡`) }}

发表时间:2024-01-30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1月21日晨曦中,在海南省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的“小椰子”们正在准备登机,带队老师黄建力在出发前和学生合影,并在朋友圈说道“海南小椰子们出发了”。2个小时后这群来自海南的孩子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降落,一头扎进多彩贵州群山的怀抱。

第二天,研学团就迎来了贵州入冬第一场大雪,雪花飘落,“小椰子”们瞬间沉浸在了玩雪的快乐中。学生李玥新说:“之前在北方看到的雪特别厚,得有半米以上,白茫茫的一片,但贵州的雪比较小巧,树叶上面盖了一层,还可以看见下面的绿色,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人在画中游,非常有氛围感。”

1月25日,“小椰子”结束贵州的五天行程,他们对《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多彩飞越》、探秘国之重器天眼、非遗马尾绣、水书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海南大型研学团以“探寻多彩贵州 聆听宇宙之音”为主题,有66名7年级学生参加,加上带队老师、研学导游、摄影等工作人员一行共80余人。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贵州依托丰富的世界自然遗产、独特民俗文化和瑰丽山水开发出一批“学游结合、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研学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贵州开启非遗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农耕文化体验、户外生存活动、生态科普等多元化研学之旅。 

孩子们跳出课本,在移动课堂中行进学习,沉浸式感受贵州自然风光、科技建设和“文化千岛”的多重魅力。

走进“红飘带”  感悟红色文化

随着巨门开启,一颗巨大的红星高悬眼前,来自海南的“小椰子”们缓缓步入《红飘带·伟大征程》序章:“无名英雄”展厅。在AI 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的加持下,观众获得了颠覆性的沉浸式体验,7年级的宋钰菡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全息大屏上的革命先辈金色人像,神色凝重。第二天她给朋友说:“昨晚我梦见和红军一起过草地,爬雪山,寒风呼呼地刮,看到好多战士倒下,但其他人还在坚持往前走,我就忍不住哭了,红军战士们真的很伟大!”

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广,留下丰富文物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贵州立足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了“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研学之旅等一批红色研学线路,建设了“红飘带”等红色主题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

“红飘带”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以“红色文化+科技呈现”为内核,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

在红飘带行浸式演艺现场,学生们共同托举红旗。

“实在太震撼了,我们海南有红色娘子军,贵州有王若飞、邓恩铭等革命先烈,两地都是英雄的故乡”,研学团带队老师黄建力在观看后说“这次和以往看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完全不同,要为贵州文旅、红色研学大大点赞。”

观天眼  架“飞桥” 感受大国科技

“同学们,之前给大家说过贵州的代表有一棵‘树’、一瓶酒、一座房子,现在还要再加上一口‘锅’,世界最大最灵敏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领先全球至少20年......”

“另外,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桥,其中有49座在贵州,所以贵州又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负责地接的研学导游冉冬富有激情和趣味地介绍道。

“喔哇,真厉害......”“小椰子”们自豪感油然而生,发出一阵阵赞叹。

爬上789级台阶后登上天眼景区瞭望塔,直径500米的中国天眼似乎已在咫尺,第一次近距离看见国之重器,代雅薇兴奋地追问老师:“天眼是怎么工作的?什么是脉冲星?”参观结束后她动情地说:“南仁东爷爷带领团队排除千难万险,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天文事业,我非常敬佩他们。听说天眼有学校里30个足球场那么大,他们能让这么大、这么复杂的射电望远镜工作起来,我们的科学家们真了不起。”

研学团学生用桥梁研学模型,搭建属于自己的“超级大桥”。

展示自己组装的“超级大桥”成果。

在2016年11个部委联合公布的全国研学发展指导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到,要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次研学团组团社负责人北京兴润龙达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鑫说:“这次贵州研学之行,中国天眼和各种世界级大桥,切实地提升了同学们对我国科技实力的认知,提高了民族自豪感,此外,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文化等丰富聚合,让孩子们看有所感、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科技研学是贵州异军突起的一类研学产品,成为引客入黔的新亮点。

据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讲解组长余兴红介绍,在寒暑假高峰期,接待的游客以中小学研学团队和亲子游为主,针对小、初、高不同学段的研学团队,天眼科普基地研发了相应的研学课程,更好地丰富同学们的研学体验。此外,天文小镇依托地质奇观、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推出“科普+探险““科普+民俗”等诸多研学旅行路线,既能满足访客对天文宇宙的好奇探索,又能一览喀斯特地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表示,自投入运营以来,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累计接待来自北京、青岛、上海、海南等20余个省份的3万余名学生开展桥梁系列研学活动。

体验非遗文化  研学收获良多

在水书研学体验室内,同学们在水书非遗传承人吴晓愿的指导下,铺开雪白的宣纸,握笔沾墨一笔一划地认真练习水书。7年级的张雨轩练习书法已经有四年,谈到此次临摹水书的感受时说,“水书在笔画上和篆书、隶书有相似之处,但字的结构不太一样,学写水书,可以了解我们国家书法文化另一方面的有趣知识。”

北大附中海口学校带队老师陈祉琦表示,这次贵州研学之旅,我和孩子们收获很多的知识、温暖和快乐。在贵州,向上看,可以仰望星空,通过天眼聆听宇宙之音;向后看,可以重温长征精神,追溯英雄楷模;向前看,超级大桥、村BA、村超等代表了科技和精神生活的方向。

学生们在瑶山古寨篝火晚会合影。

2023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人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不断深化的。研学旅行的参与者从狭义的中小学生不断扩展到包括学龄前儿童、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全生命周期群体,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荔波水葩古寨研学基地负责人邓志坚介绍,近年来和贵青研学达成合作协议,在研学课程设计、人员培训、基地运营等方面深度合作,开发项目入选了第六届中国旅行社协会行业榜单“创新服务企业案例”,去年共接待研学游客5600人左右。今年,在贵州省林业局、黔南州、荔波县等多方支持下,还将设立兰鼎山森林康养研学基地,前期总投资300万元,旨在拓宽研学+康养+乡村农耕文化体验等多业态融合。

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覃晓康表示,荔波将文旅资源与研学整合,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科普研学课程,持续丰富了“大小七孔景区+瑶山古寨景区+水葩古寨+洪江国际艺术家村+水浦村+茂兰”旅游研学线路,并推出户外体验产品,让研学成为荔波的另一张名片。

近年来,贵州研学进一步拓展发展。2023年6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以红色、历史、生态、非遗、科普等为主题的30条特色旅游线路。此外,根据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8月,经贵州研学旅行相关主管部门共审核公布的研学旅行基地有220余家,其中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10家。仅去年7月至8月,全省研学机构共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共计60.42万人次。

研学旅途中的互动答题,学生收获贵州少数民族书签。

最新公布的贵阳市旅游行业评选名单中,本次地接负责人贵青研学周丽娜和研学导游冉冬同时获得“优秀导游”称号,作为拥有16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导游,他们说:“为孩子们提供研学服务,需要一颗柔软的心,包容呵护他们,同时又要教会他们一定自理能力,合理规划,如把背包行李分门别类整理,减少丢失可能,总之就是又当爹又当妈。但我们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感受贵州人民的热情,认识新的贵州。”

研学团师生在黄果树瀑布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奇妙。

本次研学团北大附中海口学校带队老师黄建力(右一)和学生合影。

本次研学结束之际,带队老师黄建力激动地说:“本次贵州研学之旅快乐有趣,收获满满,大家了解到了新时代不一样的贵州,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服务细心周全,希望孩子们回去之后成为贵州的宣传大使,介绍贵州新风貌,推荐贵州的美食、美景。”

一审: 胡晨

二审: 倪淑琴

三审: 熊莺

四审: 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