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首届贵州“三线春晚”在贵阳举行`) }}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当年我快高中毕业时正赶上恢复高考,我就想上大学。等我把志愿书带回家考虑填哪所大学的时候,你爷爷却逼着我非要上厂里的技校,说是毕业以后当个工人。”“那得感谢爷爷啊,你后来还拿了好多劳动模范之类的荣誉呢……”1月22日,一对“父女”的深情对话拉开了贵州省首届三线春晚的序幕。
以“走进大三线 奏响奋进曲”为主题的贵州省首届三线春晚在贵阳举办,由贵州省三线建设研究院指导,贵阳、六盘水、凯里、都匀、遵义、安顺6地的三线文化研究机构联合主办,旨在纪念三线建设60周年,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据了解,本届春晚呈现的30个文艺节目,是经过贵阳、六盘水、凯里、都匀、遵义、安顺6地组织海选,从300余个节目中挑选出来的。这些节目既有时代感很强的民族舞蹈,也有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传唱歌曲和京剧名段联唱。整台晚会围绕“纪念、秉承、传播”这个关键词,在怀旧的氛围中展示那段让人铭记心中的峥嵘岁月,分为“祥龙闹新春”“岁月如歌”“金色年华”“光荣梦想”“一同走过60年”5个篇章。
演出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画面。三线建设四代同堂的镜头牵动人心:六盘水老鹰山矿幼儿园的10多个“三线娃”穿军大衣,戴栽绒帽,虽稚嫩但不乏精彩的表演,将观众带回60年前“好人好马上三线”年代;一位年近80岁的三线第一代老人,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声情并茂演唱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红色经典歌曲……
晚会节目沿着“三线建设卓然风采”的设计而展开,不管是“岁月如歌”篇章的三线创业组歌、《英雄赞歌》《甜蜜的事业》,还是“金色年华”篇章的音舞快板《三线精神代代传》、女声合唱《青春呀青春》,抑或是“如诗如梦”篇章的京剧联唱《红梅赞》《永葆战斗青春》等,多是由三线建设者的后代表演的,他们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三线建设的深情,对贵州这片土地的热爱。两个多小时的晚会,既是三线人相聚相拥的情感交流平台,也是贵州人对三线建设足迹和成果的深情回望。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著名作家叶辛等表达了对贵州三线人的敬意和祝福。据了解,“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为应对国际严峻形势而发起的一场战备壮举。
“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建设者,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在全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一千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数条铁道干线。”中国振华集团党委原副书记黄德斌说,三线建设是我国工业建设的一个重大布局,影响深远,它不仅构建了我国稳固的战略大后方,还极大地促进了内地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储备了大量的科工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