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做强做大贵州冬季旅游!《贵州日报》今日推出第四十期“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特别报道`) }}

发表时间:2025-01-29

来源:贵州日报

 

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专刊

做强做大贵州冬季旅游  

  编者按

  秋冬的贵州独具风情,体验多样,温泉与滑雪相得益彰、山地康养令人心旷神怡、民俗节庆热闹非凡、阳光暖冬温柔以待。2024年12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贵州文旅优惠活动,盛情邀请国内外游客,秋冬到贵州探索和享受。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旅游工作、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丰富业态攻坚资源,强化宣传推介攻坚客源,注重软硬并举攻坚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就突出。本期专刊聚焦贵州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不断激活冬季旅游新动能、新体验、新玩法,持续拓宽贵州文旅边界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的话

  要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贵州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奇观绚丽多彩,自然风景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这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对贵州来讲,发展旅游业具有后发优势,是朝阳产业,要把它办好。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我们的实践

来贵州!体验缤纷多彩的冬季旅游

  1月21日,以“赛动黔景·乐爽冰雪”为主题,2025年贵州省冬季冰雪运动暨体旅资源推介活动在广州市举行。此前,为更好做旺冬季旅游市场,去年贵州先后两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大力推介冬季旅游产品及优惠活动。温泉、滑雪、山地康养、民俗节庆、文体赛事,全省各市州纷纷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新玩法、新体验,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黔东南州剑河县仰阿莎温泉小镇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沐浴温泉,御寒康养。万文杰 摄

  “温泉+” 解锁冬季旅游新套餐

  “泡完这个温泉,所有的疲惫都被温暖的水流带走了,昨晚直接进入了深度睡眠,醒来发现皮肤也变光滑了,石阡温泉真的名不虚传!”中国日报美术编辑杨柳在体验过石阡温泉后,由衷地赞叹道。

  贵州,被誉为中国温泉资源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已探明的温泉旅游资源多达303处,遍布全省88个县(市、区)中的77个,贵州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对于舒缓疲劳、改善睡眠有着显著的效果。

  许多温泉景区(度假村)纷纷推出“温泉+”旅游产品,将温泉与康养、滑雪、美食等多种元素相结合。

  “息烽温泉是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开设了氡泉水疗、瑶浴养生、中医推拿、针灸熏蒸等10余种康复理疗项目,2024年累计接待人数达37.9万余人次。”贵州省总工会息烽温泉疗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石春蕊告诉记者。

  “百车河温泉今年春节期间为大家准备了篮球赛、拔河大赛、赛车越野赛、灯光秀、年味市集等活动。”百车河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负责人韩宇说。

  在百车河温泉附近,坐落着六盘水玉舍滑雪场、梅花山滑雪场和乌蒙大草原滑雪场。游客能够体验到一边是冰天雪地,一边是热气氤氲,“冰火两重天”的独特玩法。

  “贵阳的朋友带我们来六盘水滑雪,这里和新加坡的气候差异不大,不是很冷,可以放开玩耍,带给我很多新奇的体验。”来自新加坡的游客陈伟文早上来雪场前,还特地品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水城羊肉粉,“身体就更加暖了。”

  文旅融合 品味冬季旅游新滋味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杀猪饭’的整个流程,也吃了肥而不腻、味道鲜美的刨锅汤,冬天在此一游,感觉特别温暖。”在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茶海之心景区参加“冬嗨刨锅汤”旅游活动的重庆游客李帮会高兴地说。

  “这边的古瓢舞和佛山的舞狮碰撞,让人眼前一亮,很有意思。”2024年12月31日,在黔东南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展的新年文旅盛宴活动中,来自广东佛山的游客邓彬光啧啧称赞。

  现如今来到贵州过节的游客越来越多。贵州民族风情浓郁,汉族与17个世居少数民族等共同创造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苗年、芦笙节、鼓藏节、侗年等民俗节庆活动在秋冬季节陆续开锣登场,古城古镇、苗乡侗寨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年味。

  “村”字头的赛事活动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喜爱,纷纷从全国各地来到贵州体验气氛热烈的“村BA”“村超”“村马”“村T”“村晚”等各类融合当地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

  每当夜幕降临,贵阳青云市集游客人头攒动,总是一派热闹景象。作为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这里是外地游客来贵阳旅行的夜游新宠,到青云市集来一场城市漫游(City walk),主打一个随性自在,行走中既能感受街区历史变迁,还能品尝特色美食,各类夜景、夜演、夜购层出不穷。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多彩贵州旅游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阳光休闲 体验冬季旅游新格调

  1月5日的午后,万峰林的体感温度依旧有20℃。中纳灰村的悦景湾客栈里,民宿主人温金群正在茶席前招待客人。

  地处北纬25度全球黄金气候带的黔西南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3.8℃—19.4℃之间,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100%,被中国气象协会评为全国唯一的“四季康养之都”。

  贵州利用暖冬气候资源,打造冬季阳光休闲旅游带,推出了黔西南兴义、安龙,黔南荔波、罗甸等一批康养度假城市。游客可以到万峰林、茂兰景区、大小井风景名胜区、二十四道拐、北盘江峡谷领略贵州冬季的别样魅力。

  “冷?不存在的!水质非常好,发挥得也很好。”参赛的郑健刚从湖水中上岸,说话间嘴里还呼出白气。2024年12月26日,百余名省内冬泳爱好者齐聚2024首届万峰湖公开水域冬泳邀请赛。

  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贵州在这条阳光休闲带上布局了水上运动汇、垂钓大赛、自行车赛等体旅融合活动,举办民族服饰秀、洞穴音乐节、羊汤锅节、剧本游、元宵灯会等特色旅游活动。

  专家的解读

释放冬季旅游新活力

  贵州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人文风情等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四季景致不同、却又各有韵味,在冬季也独具风情,能给游客带来多样化体验。近年来,贵州紧扣冬季旅游特点,创新举措策划路线产品,科学布局旅游业态,打造特色IP,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和游客体验,有效推动冬季旅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不断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游客在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滑雪。 郭君海 摄

  强化资源整合与线路规划

  为提升冬季旅游资源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出多彩民俗、温泉康养、南国滑雪、阳光休闲、红色旅游、特色酒旅等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冬季旅游热门的重点活动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民俗村落结合起来,规划出特色旅游线路。毕节市以百里杜鹃为中心整合周边的赫章九股水温泉度假区、七星关的相关景点,形成辐射状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在欣赏冬季独特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享受温泉带来的惬意。围绕网上大火的“村超”“村BA”民间赛事开发衍生到丹寨、镇远的旅游产品。将苗年、侗年等民俗节庆活动与当地的传统村落旅游相串联,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民俗体验之旅。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贵州冬季旅游资源的协同效应,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线路串联。全省各市州之间互相合作,打破地域限制。贵阳、遵义、安顺、铜仁等地,根据各地景区特有资源,打造推出跨市州、涵盖多种旅游体验的综合线路产品,让游客在一条线路上感受自然奇观、历史文化遗迹和当地的民俗风情,享受温泉康养,体验冰雪激情,感受古城风光,欣赏神奇洞穴等,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服务质量

  在吸引广大游客来黔的同时,出台“引客入黔”团队旅游奖励政策、2025年贵州文旅优惠活动方案,支持本地旅游企业针对性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刺激冬季旅游发展,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冬季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对冬季旅游景区的投入。改善通往温泉景区、滑雪场等冬季旅游热门地点的交通条件,增加公共交通班次,拓宽交通道路,保障通行;完善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如温泉度假村的住宿设施升级、滑雪场的雪道维护和安全设施建设等。贵阳市开展旅游行业“夏病冬治”专项行动,围绕景区景点、民宿酒店特种设备安全、用具卫生、服务质量、明码标价、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重点排查检查。全省常态化开展安全服务培训,提升全省旅游系统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保证游客平安出行开心畅游。

  持续强化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不断丰富温泉类产品。许多温泉景区(度假村)结合康养理念,提供多种康养服务。针对冬季的气候特点推出了“温泉+”系列产品和融合多种康养方式的温泉套餐,如温泉+康养、温泉+滑雪、年俗+度假、温泉+美食等。息烽南山天沐温泉推出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三种康养产品,提供独创的九步六法泡汤体验,让游客在泡温泉、森林吸氧、中医药疗养中放松身心。思南九天温泉推出温泉+简餐、温泉+养生火锅等产品,让游客在泡温泉的同时享受美食。此外,全省各地温泉景区还推出了温泉别墅、温泉客房等温泉主题住宿产品,温泉+音乐等主题产品,将温泉休闲与文化娱乐相结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让游客随时享受“泉世界”的温暖。

  精心打造冰雪旅游产品名片。六盘水玉舍雪山、梅花山、乌蒙大草原和贵阳花溪高坡等滑雪场,是贵州冰雪旅游的代表产品。其中,玉舍雪山滑雪场坐落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被冰雪雾凇笼罩,宛如童话王国。滑雪场推出了多种雪上活动项目,适合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同时以“玩南国冰雪,享快乐健康”等主题,推出雪上飞舞、雪上悦动、雪上南国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让滑雪场不仅是一个运动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围绕民俗节庆大做文章。黔东南州的苗年、侗年,黔南州的水族端节等,是苗族、侗族、水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成为吸引人气的金字招牌。让游客参与到盛大的庆祝活动中,观看传统歌舞表演如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表演、水族赛马等,品尝苗族的酸汤鱼、侗族的腌鱼等特色美食,参观古老的民族村寨,了解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等,以民俗节庆产品展示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对贵州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争相前来。许多地区还通过举办冬季民俗文化节,将各种民俗文化元素集中展示,让游客欣赏民间艺人展示的剪纸、刺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作品,参与制作,享受独特的旅游体验。在5640/39次的“村火车”上开展2025年全国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村火车上的村T村晚”,让乘火车的游客共同见证山乡巨变,一起在火车上观赏村民带来的文化盛宴。推出覆盖加榜梯田、堂安梯田、黎平翘街、黎平县城“景景串飞”低空旅游项目,从空中一览当地美景。

  自然景观与红色旅游联动。贵州四季景致不同,秋冬独具风情。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荔波小七孔、兴义万峰林、赤水丹霞、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青岩古镇等地,都展现着独特的冬季之美。安顺龙宫、格凸河和毕节织金洞等都是游玩打卡的好去处,让人尽情感受贵州冬季山水魅力。同时,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推出一系列自然景观+红色景点的旅游路线,以享受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的政策吸引省内外企业组织的学生团体入黔研学、游客入黔参观红色展馆。

  在吸引广大游客来黔的同时,出台“引客入黔”团队旅游奖励政策、2025年贵州文旅优惠活动方案,支持本地旅游企业针对性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刺激冬季旅游发展,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冬季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对冬季旅游景区的投入。改善通往温泉景区、滑雪场等冬季旅游热门地点的交通条件,增加公共交通班次,拓宽交通道路,保障通行;完善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如温泉度假村的住宿设施升级、滑雪场的雪道维护和安全设施建设等。贵阳市开展旅游行业“夏病冬治”专项行动,围绕景区景点、民宿酒店特种设备安全、用具卫生、服务质量、明码标价、消防安全等方面开展重点排查检查。全省常态化开展安全服务培训,提升全省旅游系统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保证游客平安出行开心畅游。

  常态化开展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

  2024年,贵州先后到广州、巴黎、天津、江苏、香港等地开展多彩贵州文旅推介活动,同时,多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大力推介旅游产品及优惠活动,特别是向国内外游客和旅游业界人士详细介绍贵州冬季旅游的新产品、新线路和“一多两减三免”等优惠政策,提高贵州冬季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贵州冬季旅游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知晓。在国际上,贵州参加国际旅游展会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贵州冬季旅游的独特魅力。如2024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上,贵州的冬季旅游产品引起了国际旅游业界和游客的关注,吸引了更多国际游客的目光,用国际化传播强化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充分利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平台、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宣传营销,提升贵州冬季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全省各地政府、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积极行动,赴省外主要客源地开展冬季旅游推介,与客源地进行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共同做强产品,做大市场,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全省旅游部门和企业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以特色产品、精品线路,以及精美图片、有趣视频和旅游攻略,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此外,许多旅游博主受邀到贵州体验冬季旅游项目,及时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游记和感受,引发众多粉丝对贵州冬季旅游的向往。

  贵州持续深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多业态融合、政策支持、市场拓展、旅游服务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多种特色旅游产品,让贵州的冬季旅游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有效提升了冬季旅游经济。据初步统计,2024年贵州冬季旅游综合收入达到新高峰,综合收入达120亿元,接待游客数量超800万。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走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旅游发展特别关心、寄予厚望。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做精做优文旅产品,认真研究、深度挖掘、精心挑选、用心打磨,在多元体验上下功夫,在服务质量上提质效,为消费潜能添动力,走出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游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思州盐井温泉体验游。杨云 摄

  找准自身特色实现四季旅游均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贵州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贵州风景名胜资源特色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大力推动“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并围绕贵州省知名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特意性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充分发挥全省秋冬季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依托“支支串飞”“小车小团”、贵南冬季阳光休闲旅游带、民俗节庆、温泉康养、南国滑雪六类特色产品,结合贵州景区景点和“村超”“村BA”“村马”“村T”“村画”“村火车”等,策划推出村字IP活动及路边音乐会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围绕游客旅游活动个性化需求新变化,持续加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乡愁旅游、休闲民宿、康养体旅等多种旅游产品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不断丰富如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休闲、秋季康养怡情、冬季温泉冰雪等四季旅游产品的供给,大力发展避暑旅居、康养旅居、森林旅居、温泉旅居等新业态,不断推动贵州四季旅游高质量均衡发展。2024年,贵州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带动旅游及相关服务业较快发展,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比上年增长10.4%、旅游总花费增长13.3%。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有力带动下,全年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8.5%、9.5%,全省旅客运输总量比上年增长6.4%,其中,高铁增长14.2%;民航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2.3%;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8.7%。

  实践证明,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旅游承载了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新使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旅游强国的时代要求。贵州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必须摸清产业发展规律,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摸清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冬季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明晰了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冬天的贵州,不仅拥有壮美的雪景、盛大的民族节日、丰富的温泉资源,还是黑颈鹤、鸳鸯等的度假天堂和南方人的冰雪王国。贵州充分运用秋冬季旅游资源,将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以冰雪运动为“牵引”、冰雪旅游为“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经济产业,实现贵州冬季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冰雪产业“旺”起来。

  实践证明,推进冬季冰雪旅游与多业态的融合发展,要以冰雪为载体和媒介,推进多业态高质量协同发展,通过“冰雪+”、旅游、体育、文化、民俗、节庆等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进而催生冬季冰雪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冰雪旅游与相关文旅产业的空间集聚将有助于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集约发展和产品升级,进而推动“冰雪+”旅游产业的创新迭代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围绕产业发展要素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贵州在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旅游基本要素,进行升级创新。随着冰雪特色资源不断开发,贵州不断创新冰雪主题产品业态,解锁“滑雪+”多种玩法,激发冰雪消费新活力。增加“一场三站”到重点景区客运“小交通”接驳无缝连接,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畅通重点景区内部“微循环”,用心打造有品质的冬季旅游产品和服务,营造更多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休闲环境。大力提升适宜贵南冬季阳光休闲旅游的住宿业、餐饮业服务品质,对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多维度、全方位提升冬季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消费条件。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等活动。敏锐察觉旅游市场及游客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提升创新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拥抱数智时代,面对“Z世代”游客持续更新的旅游需求,推出新版“一码游贵州”,以用户为导向,实现“管用、好用、实用”三大要素,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实用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积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贵州旅游AI智能应用“AI游贵州”,不仅将AI技术融入旅游体验,还通过旅游大数据驱动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打出一系列营销“组合拳”,持续实施《2024年贵州省“引客入黔”团队旅游奖励政策》,设置了专项旅游、大型团队旅游、会奖旅游(MICE)、年度地接以及旅游宣传奖励,鼓励旅游企业组织境外客源来黔旅游;开展红色旅游优惠,鼓励游客体验我省红色旅游线路;在“四免一多一减”优惠吸引境内外游客入黔游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还面向“一老一小”、人民警察、现役军人、人民教师、医护工作者和学生等群体推出一系列文旅优惠活动;积极开展全媒体营销,进行贵州旅游营销矩阵的建设和推广,通过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进行贵州文旅的组合营销和爆炸式营销,形成宣传矩阵,放大传播效应,吸引受众眼球,推动了贵州“村超”等现象级文化旅游活动的品牌影响力,融合多元媒体进行现象级文化旅游活动营销。

  实践证明,必须牢牢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统筹考虑宏观环境、市场动力和内生动力在内的相关因素,结合资源、客源、服务等,着力解决影响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旅游供给侧创新和结构优化,在冬季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交通、信息服务、行业管理、文旅品牌营销等方面建设完善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体系,并结合贵州冬季旅游资源特色,科学规划旅游服务产品和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和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打造冰雪经济体系,助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 林坤 )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张鸿杰

三审: 熊莺

四审: 孔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