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赓续红色血脉 迈向新的征程`) }}
来源:经济日报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座灰白相间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亮眼醒目。它的东侧,是一棵呈“V”字形的大槐树,这里便是遵义会议的会址。
12月23日,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记者随“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主题采访来到遵义,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土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遵义会议会址,红色宣讲员孔霞饱含深情地讲述着她和爷爷的故事。孔霞的爷爷孔宪权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他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孔霞从爷爷手里接过接力棒,开始系统学习遵义会议历史、长征历史,走上了红色宣讲之路。
“坚持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我的责任,更是义务和担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爷爷走完了他的长征,我作为后辈,也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孔霞说。
截至目前,孔霞已开展宣讲近400场,受众达10000余人次。“我要把红色宣讲做得更好,让更多人了解遵义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同样活跃在传承长征精神道路上的,还有年近八旬的雷光仁,他退休后加入遵义市长征学学会,每年组织数百场宣讲活动,讲述长征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作为遵义人,我们将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团结一心,努力奋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雷光仁说。
越来越多的游客怀揣着对历史的缅怀,来到这片红色沃土,感受红色文化,接续红色传承。醉美遵义文旅推荐官张惟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遵义红色旅游人数达到2000多万,35岁以下的占55%,遵义红色旅游越来越呈现“年轻态”“青春化”特点。
如今,红色基因早已深深地融入遵义这座城市的血脉,“红城”儿女持续弘扬革命传统、激发革命精神,拼搏奋斗、苦干实干,老区旧貌换新颜。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三线”企业,其研制生产的特殊结构、特殊用途的钢丝绳运用于三峡电站、港珠澳大桥等重要项目和超级工程,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陆萍说:“公司地处遵义会议的召开地,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58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贵州钢绳人坚持守正创新、深耕主责主业,解决了许多‘卡脖子’难题,使公司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遵义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如同一股永不枯竭的源泉,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