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新时代的贵州人|朱启平:做更有温度的教育`) }}

发表时间:2024-11-05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10月25日,秋阳暖暖地照着毕节一中美丽的校园,微风轻拂,金黄的银杏叶飞舞着,飘向大地。操场上,正在跑操的同学们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子奔跑。

  看着眼前的一切,学校教科处副主任朱启平脸上挂满笑意。201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毕节一中教书育人,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更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

  立志做更有温度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想法。朱启平说,在他曾经艰辛的求学路上,得到了太多的温暖。

  朱启平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大山深处的七星关区大河乡官代河村岩口组。那里边远偏僻,由于父母不识字不能外出务工,只能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计,家境贫困。

  从初一开始,朱启平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2007年,国家决定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朱启平萌生了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念头。通过连续三次高考,2009年终于以毕节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师大。

  “在北师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平凡的大学生活,让我找到了未来人生方向。”在校期间,朱启平创办了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每年暑期带着支教志愿者们回到家乡支教,为家乡的孩子们带去温暖。他的支教事迹得到媒体关注,希望工程在岩口建立了一所公办希望小学,北师大也在这里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援建了图书室和计算机教室,当地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大学毕业时,朱启平放弃了在省会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的毕节一中任教。“北师大给了我一束光,我要用这束光去照亮更多学生。”朱启平说。

  成为教师的朱启平时时面带微笑,常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都亲热地叫他“启平哥”。

  2014年,他所教的高二班级上转来一名学生。朱启平注意到,孩子基础差,厌学,自卑,但很有礼貌。于是朱启平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说孩子很懂礼貌,只要加把劲,成绩会好起来的。

  孩子说,从小到大,第一次有老师打电话表扬他。受到鼓励,孩子开始努力学习。朱启平每天给他补一节数学课,从小学数学的通分、约分教起,又把初中的数学知识教一遍,再衔接高中知识。孩子的成绩慢慢变好。高考时,孩子考出了602分的好成绩。

  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朱启平都会用北师大明信片给他们写一张贺卡,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求自己梦想。“11年,我已经写了1658张明信片。”

  朱启平鼓励孩子们遇到困难给他写信,而每次收到学生的求助信,他都用北师大信签纸给学生回信。来自织金的学子曾杰(化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朱启平写了一封信:“启平哥,我家很穷,有时候好迷茫……”

  朱启平了解得知,孩子的三个哥哥都在上大学,就靠父母在外打工支撑,日子很艰苦。于是朱启平和妻子商量,决定每个月资助这名学生400元生活费,直到他考上大学,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如今,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大三的曾杰提起恩师朱启平,心里充满了感激。他说,是恩师给了他勇敢逐梦的动力。

  参加工作以来,朱启平和他的爱人从自己的工资中共拿出3万多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余位,帮助他们度过了求学路上的难关。

  这些年来,朱启平相继获评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甲秀之光”访问学者、毕节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等荣誉。他说最开心的还是听到孩子们叫他“启平哥。”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一直做那把小小的火炬,用一方小小的光明,照亮孩子们的求学梦想,并努力带给他们更多温暖。”朱启平说。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李远莉

三审: 熊莺

四审: 田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