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大学:党建融入高校建设 引领事业全面进步`) }}

发表时间:2024-04-02

来源:学习强国

贵州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巩固深化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为重点,深入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重要部署,有效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全面创优,推动学校事业全面进步。

聚焦理论武装,强化党的领导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5月9日视察贵州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时的殷殷嘱托,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发展指引的方向前进。

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为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基层党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实施“溪山铸魂”工程,面向本科生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重点打造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校青年·思想论坛”,切实增强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成为学校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明方向,加强理论武装——

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学校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出台集中宣讲工作方案和教育培训方案。创新开展“红映溪山”研学、讲学、联学行动,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组建书记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党团课等形式,分期分批组织宣讲培训。开设“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笔谈”专栏,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抓根本,突出融合创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主动融入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拓展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研究新领域,办好《阳明心学导论》等特色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文映溪山”工程,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校史馆、党建思政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书院等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设,编辑出版《红色贵大》,用校史特别是红色校史赋能思政工作。

聚焦固本强基,完善组织体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起根本。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贵州大学党委严格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统筹实施基层党建“三大行动”,着力固本强基。

开展“堡垒晋级”行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统筹推进抓基础和强特色两条道路。注重基础建设,对标贵州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遴选校级示范党支部,推荐参选省委教育工委示范点和全省示范点评选。注重特色打造,基层党组织凝练形成党建品牌,学校评选“标杆党委”“样板支部”,推荐申报全省、全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近5年,学校共有7个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单位,实现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单位校、院、支部三级党组织全覆盖和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国家、省、校三级荣誉全覆盖。

开展“头雁引领”行动,培优党务工作队伍。建立学校党委示范培训、基层党委全面培训、党支部兜底培训的全覆盖培训机制。重点抓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加强工作保障,组织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评估验收,举办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沙龙,落实党支部书记专项绩效。1个教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开展“细胞强健”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出台制度加强优秀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学校近三年发展青年教师党员100余名。注重在乡村振兴等重大工作、疫情防控等重大斗争中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推动广大党员在大战大考中发挥作用。加大榜样选树力度,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推动优秀党员、模范人物走上前台、走上讲台,形成推崇榜样、学习榜样的风尚。

聚焦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实现学校党建事业“一盘棋”格局,一直是贵州大学党委的追求。学校聚焦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探索挖掘具有实际成效、推广价值、借鉴意义的特色做法。

聚焦主战略,深度服务地方。组建十大工业产业团队,聚焦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东数西算”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冲锋队”行动,同时推动传统能源、现代化工等产业创新改造升级,精准、高效助力贵州省工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组建十二个农业产业团队服务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150余个,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6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50万余农户脱贫致富。制定《贵州大学助力“强省会”实施方案》,陆续与贵阳贵安在不同领域开展相关合作。

围绕主定位,打造人才高地。学校大力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近五年新增国家级人才60人次,其中2022年新增国家级人才19人,2023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1人,近两年新增数占近五年新增总数的67%,2021年实现全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零的突破。持续优化新进高层次人才结构,近五年共引培高层次人才797人,其中,“四新”“四化”相关领域人才577人,占比72.4%。探索开展特设岗位人才聘用,2019年以来共聘用特岗人才255人,其中,已有1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37人入选省部级人才。

一审: 胡晨

二审: 熊茜雯

三审: 熊莺

四审: 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