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抢抓低碳产业“西部机遇”`) }}
来源:经济日报
8月28日,经济日报刊发文章《抢抓低碳产业“西部机遇”》。具体报道如下: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进西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强调,我国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融合,为我国西部地区带来充分的发展机遇。
绿色低碳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绿色低碳产业通常伴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的革新,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增长模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例如,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西部地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地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超过30%,为全国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又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项目,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西部地区注重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构建,形成了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崛起。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这一地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有效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西部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重庆、成都等地凭借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布局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稳步上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当前,西部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产业链协同效应不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措施,因地制宜,抢抓绿色低碳产业“西部机遇”。
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出台西部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支持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绿色低碳项目。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完善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绿色低碳领域专业人才;开展跨国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本土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加快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配套,形成完整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建设技术转移、信息咨询、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多方面多角度帮助企业解决共性问题。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强化市场机制与环境建设。重点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