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多彩贵州“红色奇迹”:伟大转折红色游创造大流量,为更多景点引流`) }}
来源:澎湃新闻
遵义创新红色文化传承,再现伟大转折。
“最美多彩贵州”,而红色是贵州众多色彩中最鲜明的底色。
90年前,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启震惊中外的长征。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据统计,在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66个地方留下过红军的痕迹,全省保存着超过750处重要的长征遗址和遗迹,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等众多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均发生于贵州。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红色文化,贵州依托大数据产业,将高科技融入红色文化,打造出《伟大转折》《红飘带·伟大征程》沉浸式演艺“双子星”,创造出红色旅游拥有“大流量”的贵州样本。
遵义会议会址在冬天依然吸引大量游客。钟承朴 图
在这两大红色文旅产品的“引流下”,贵州的文旅产业全面开花,黎平会议、四渡赤水等红色景点游客量也随之增加,游览红色景点的游客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其中,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从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观影游客超80万人次。
伟大转折在贵州
遵义,一个被深深刻上红色烙印的城市。
“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1月,在贵州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砖木结构的小楼内,召开了一场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如今这座小楼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最核心部分,成为遵义红色文化生长并向外传播的起点。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带动下,遵义旅游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遵义全市旅游游客接待量达到1.1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2.98亿元。
游客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冯四方 图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接待了一位盲人游客,他在眼睛完全看不见的情况下,专程来了解这段历史,让我很有感触。”12月5日,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了4年的讲解员谷翊雪,向“冬游贵州 别样澎湃”2024 全国主流媒体贵州文旅行的媒体团介绍,她清晰地记得,这位盲人游客凭着对这段红色历史的热爱,排除艰难来实地感受。
“随着红色文化传播越来越广,各大高校的学生会来这里参观学习,很多家长也会带着小朋友前来。”谷翊雪提到,这几年游客群体在悄然变化,游客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和我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对红色文化了解得更清楚。”
在遵义会议旧址旁边,便是遵义会议陈列馆。进入馆内,迎面而来的是参与遵义会议的20人雕像。三面大型浮雕环绕雕像,上面清晰刻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
遵义会议陈列馆大厅。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实际上,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伟大转折包括八个会议,即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和会理会议。”黎平会议纪念馆研究馆员杨祖华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这一系列会议中的每一场都很重要,都有各自的意义。
以黎平会议为例,杨祖华说,黎平是红军入黔的第一站,“黎平会议完全放弃了过去的既定方针,决定不往湘西,前往黔北,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折。”在黎平县的黎平会议旧址,展示中清楚地写道: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端。
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采纳毛泽东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从根本上实现了转兵,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方向。
“红军在广西的时候,和少数民族有初步的接触,进入贵州、进入黎平后,和少数民族的关联就更深入了。”杨祖华介绍,红军深入黎平后,与少数民族打交道成为常态,并与当地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联系,“此前饱受压迫的当地老百姓发现,红军和以前的军队都不一样,这让老百姓对红军和共产党的认识产生了巨大飞跃。”
黎平会议纪念馆。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前几天我们去了洪州镇的一个寨子,当地还传唱着当年为红军编写的歌。”杨祖华说,长征的红色足迹,给贵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双子星”解锁红色文旅新可能
2024年1月,在遵义会议召开89周年之际,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在遵义开演。该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战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通过普通红军战士的视角诠释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和初心。
《伟大转折》艺术团副团长夏莹12月5日向澎湃新闻介绍,自该剧目首演以来,已演出800余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对长征历史和红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其中在2024年国庆期间,剧目演出场次从每日3场增加到每日7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较平日增长近6倍,7天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以上。
《伟大转折》演出现场
“在旺季每天演出场次能达到七八场,对演员的需求比较大。”夏莹说,为了保证剧目演出的效果,运营方现在和3所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不仅保证演出的质量,同时也带动了毕业生就业。
与此同时,在遵义会议即将迎来90周年之际,遵义以“转折之城”为IP推出了“1+3+N”的红色旅游产品线路。
“在设计旅游路线的时候,我们不仅串联遵义自己的特色点位和线路,还将市外其他地方的红色景区景点相联动,共同讲好贵州的红色故事。”遵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韦祎向澎湃新闻介绍,未来,遵义还将考虑以大型红色纪录片以及微短剧等更为新颖时尚的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贵阳打造的《红飘带·伟大征程》是与《伟大转折》联动的姊妹剧目,共同被称为贵州红色文旅“双子星”,在展示内容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公开信息显示,从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到2024年10月22日正式运营,一年时间里,“红飘带”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热度不断攀升,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观影游客80万人次,网络媒体曝光量超5亿次。仅2024年国庆假期,就有7万人次游客涌入“红飘带”,合计演出510场,创造了红色旅游如何拥有“大流量”的贵州样本。
《红飘带·伟大征程》演出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红飘带”讲解员胡俊夷11月30日曾告诉澎湃新闻,仅2024年国庆假期,就有7万人次游客涌入“红飘带”,合计演出510场,其中《伟大征程》单日最多曾演出11场,而《多彩飞跃》的演出场次更是高达82场。
“通过联合推广、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二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贵州,感受长征文化的魅力。”夏莹介绍,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项目,“双子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不仅提升了贵州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红色文化助推贵州文旅全面开花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全国举办了超3600项约2.4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带动红色旅游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40%。其中,贵州举办的133场千人以上大型活动中,半数以上涉及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无疑已经成为贵州吸引游客的一张金名片,许多游客因红色文旅来到贵州,又多作停留,去探访贵州更多的“色彩”。
在贵阳青云市集,听上几首路边音乐会的演唱;在黎平的大街上,体验侗族新年民族团结大巡游的热闹;在西江千户苗寨,感受来自苗妹“高山流水”的热情;在剑河的山村里,寻找埋藏了5亿年的“金钉子”和温泉;在镇远古城,找寻心灵归宿的“世外桃源”;在乌江寨,参与一场篝火晚会……
这些各具特色的文旅资源,不仅展现了贵州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助力贵州在旅游市场上破圈。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今年1月至9月,贵州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1%,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4.8%。
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景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摩崖石刻。潘军翔 图
进入冬季,贵州又大力发展冬季旅游项目,依托于适宜的气候、温泉康养以及特色的民俗节庆,许多景区将红色文化与冬季旅游的特点和主题相结合,设置了一系列的新路线、新场景、新业态和新玩法。
“如果游客时间有限,我会建议他先来打卡遵义会议会址,再去乌江寨住一晚,体验一下小桥流水带来的宁静惬意。”以遵义乌江寨为例,遵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韦祎向澎湃新闻介绍,乌江寨始建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同年,乌江寨开始规划保护开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乌江寨已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会展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业态的旅游目的地。
乌江寨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整个寨子特色在于风貌的建设,每一栋房子都有它的特色。”韦祎建议,游客打卡完遵义会议会址之后,可以一路向西出发来乌江寨住一晚,体验一下乌江寨夜晚的景色和各类民俗表演。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冬游产品的质量普遍很高。”杨祖华认为,用红色文化串联旅游景点,打造系列品牌,既能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也能促进贵州整体的经济发展。
海报设计:郁斐 王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