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涂鸦、墙绘、装置……背街小巷“变身”艺术馆,贵阳市东巷火出圈!`) }}

发表时间:2024-05-20

来源:贵州都市报

当背街小巷和艺术融合在一起,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云岩区的一条小巷子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火了起来,一群由二十多位大学生组成的创作团队,以小巷墙面、电箱、门窗等为画布,综合运用涂鸦、墙绘、装置和行为等形式,将原本的老旧小巷改造成一条艺术长廊,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打卡拍照。

当艺术走进生活,小巷成了网红打卡地

冬日暖阳中,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斜对面的市东巷里,50多岁的刘阿姨站在小区巷子里,注视着墙壁、门窗上由各色颜料汇聚而成的艺术画,高兴得像个孩子。曾走过无数遍的门前巷子不过五百余米,从原来斑驳脱落、破旧不堪,到如今整洁清爽、色彩斑斓,变化之大让她感到惊奇。住在年轻人口中的这个“巷子艺术馆”,她非常满足,能够拥有一面面被大家争相拍照的“网红墙”。

同住在市东巷的66岁李大爷,身体健朗的他每天都会出去遛弯,谈起居住环境的改变,他感触颇深:“原来这些墙上到处贴的都是小广告,这次改造,让巷子真是变了样。粉刷了墙面,描绘了艺术长廊,每天出来遛弯,心里都亮堂了。” 

“旧围墙这么一粉刷,不光刷新了‘颜值’,还提升了‘气质’,出来散步看见墙上的艺术画,有意思极了。”家住市东巷居民张书明,聊起艺术改造给小巷带来的变化,他赞不绝口。

小巷艺术改造好后,不止是小巷居民连连称赞,从各处赶来“打卡”的市民也逐渐多起来。拍短视频、拍艺术照,有的市民则是来回在巷子里欣赏。

游客在小巷内打卡拍照

“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这条巷子里的艺术墙绘充分考虑了多年龄段群体,有供销社、有精致的动物、有神话,还有手绘的贵阳著名景点,抽象和写实结合,很难不让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小巷的颜值后,特意前来“打卡”的大学生曾思雨赞不绝口。

游客在小巷内打卡拍照

本来和母亲到省人民医院就医检查的杨慧玲,利用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带着母亲到巷子里走走看看。她稚嫩的脸上如盛开的牡丹花一般笑着,母亲的手机始终对着她拍着视频。“这条巷子能让人忘记烦恼,我特别喜欢那只‘大猫’,是我喜欢的颜色,很惊奇也很感动。”

随着游玩的人逐渐增多,小巷里的咖啡店老板站在店门口,看着巷子里的墙绘和来来往往“打卡”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也许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好点子。

而对于这里的原住民刘阿姨来说,她心里十分感谢创作团队,感谢这条巷子的设计者,是他们给巷子带来了美的变化。

让潮玩氛围更潮,年轻设计师“唤醒”旧街道

在小巷充满青春的气息里,少不了年轻人创作的痕迹。

刘阿姨感谢的那支创作团队,正是由二十多位年轻人组成的大树下艺术团队,他们大部分是来自贵州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年龄最小的还有贵阳市第十九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此次市东巷文化艺术墙绘就是在总设计师孙智慧的带领下,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围绕小巷原本的环境业态、文化历史等,进行街道艺术化氛围渲染。

小巷艺术墙绘总设计师孙智慧

孙智慧深知年轻人思想创新的活跃性,在一些趣味性部分,她根据现场情况让学生灵活处理,充分使环境与人产生互动性。

来自贵州大学油画专业的大三学生赵友婷就是创作团队里的一员,巷子里的打卡热点——“大猫”就是她的作品。当设计师告诉赵友婷,要在小巷转角处画一只猫时,她并不知道要画什么猫。后来,她在小巷走走转转,发现一家店门口蹲着一只很漂亮的“布偶”猫,灵感立刻涌上心头。

“我就画‘布偶’,难点是白猫在白墙上不容易表现,最后花了13个小时完成画作。本来以为有一些细节没有画到位,没想到这幅画这么受欢迎。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高中美术老师,以后,我也会带领我的学生进行类似创作。”赵友婷说。

赵友婷和她画的猫

“让潮玩氛围更潮,让地域文化更浓厚,营造‘情感’和‘温度’的氛围,是我们打造巷子文化的重点特色。”孙智慧表示,小巷艺术墙需要做系统方案设计,要与城区相关部署相吻合。通过了解该小巷情况,分析该地理区位、历史人文,做好前期规划和定位,再进行艺术文化墙绘设计。

学生们在创作

好的设计需要灵感来源,而孙智慧的灵感却是源于一首诗歌——博尔赫斯的《蒙德维的亚》。

“我希望这是一个‘被听成一首诗的街道’,它具备从视觉上唤醒一条沉睡许久的历史记忆巷子,可以去聆听它过去、现在、未来的声音,感受老贵阳市井生活的文化气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情感。”孙智慧介绍,她将市东巷的整体设计分为四个板块:《“国潮”艺术·魅力市东》《“新”生活·新现象》《 历史播放·时光记忆》《抽象艺术主题涂鸦》,国潮作为该巷入口主题,网红打卡点形式设计用于呼应前段的“潮”,为文化生活做好衔接和铺垫,环环相扣,同时以图绘形式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和沉甸甸的记忆痕迹,最后以毕加索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相关主题,进行原创艺术涂鸦设计,与巷子入口潮流涂鸦相呼应,一头一尾展现整条街的整体风貌。

墙绘作品《贵阳记忆》草图和实景图

“这幅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孙智慧指着一幅巨型墙绘《贵阳记忆》说,这幅画极具挑战性,元素提取了文昌阁城墙、本土文化以及贵阳城市剪影,手持相机,按下快门,时光胶卷展开老贵阳的城市风貌,再现城市芳华。谈到对小巷艺术创作的理解时,她说:“早上刚刚出笼的热气腾腾的包子,老街巷中生锈的水龙头,铁匠脸上的汗水,街道中的声声叫卖,令我痴迷和向往,这也是我小巷艺术创作的源泉。”

坚持“‘三改’+旅游”思维,打造城市新名片

据了解,市东巷位于贵阳老城东部,是云岩区打造的历史城垣步道东新路区域的背街小巷,临近文昌阁。总长约595米,是2023年背街小巷改造精品示范项目。

巷子环境、配套设施得到了升级,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在改造项目的背后,更离不开云岩区文昌阁街道办事处及文昌阁街道党工委、街道人大工委的努力。

“项目前期,街道人大代表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通过走访入户、召开坝坝会、微信群沟通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开展问卷调查、民意收集,确保群众知晓率100%。后又与项目方、施工方多次讨论改造内容,结合市东巷实际,制定改造方案。”文昌阁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钰表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及人大代表们时刻关心居民群众的意见,时常走进居民群众家中谈心。

自2023年8月开工以来,施工方采取“微修缮、微更新”的方式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对市东巷路面、外立墙面进行改造,对车行道进行了沥青路面铺设,对人行道进行石板硬化铺装。同时,采取弱电管线入地和桥架等形式对巷子内的弱电改造进行优化。此外,还增添了绿化景观和墙绘景观。

目前,市东巷已全面升级,不仅成为能吸引游客打卡的特色风情街,也成了历史文化与城市生活相结合的品质老街。据云岩区文昌阁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云岩区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坚持“‘三改’+旅游”思维打造城市新名片,根据历史文化基底,结合各条小巷的位置及特色,坚持一个小巷一个特色的思路,将市井文化、历史文脉、艺术创意完美交融,在巷子中营造出多元的活动场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巷子,倾听在老街小巷里发生的不同故事。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熊茜雯

三审: 熊莺

四审: 文俊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