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别再以为贵州人只吃折耳根和辣椒蘸水了!`) }}
来源:地道风物
贵州,一个有着宝藏春鲜的美食大省。
宝藏食材密布!在春天,望向这片土地上的125.8万座山头,你能看到藏在竹林深处的脆嫩春笋,以及折耳根、野葱、地星秀、紫花菌、奶浆菌、金竹笋等漫山遍野各种各样的鲜美山野食材。
春天的贵州,满山遍野都是鲜美的野菜,上面这些野菜,你认识多少?
烹饪创意无限!贵州小吃精彩纷呈,咸口的鸡汤汤圆、安顺烤小肠、青岩糕粑稀饭,是贵州独特文化下的蓬勃创意;而走进省会贵阳的一个个生态黔菜餐厅,精致、国际化的料理方式则给了黔菜另一种创意空间,茅台焖蒜香鸡、糍粑辣椒蒸海螺、木姜子与烤鸭同卷、本地水豆豉和澳洲手指柠檬结合……无一不展现了贵州人在美食上的想象力。
在贵州,烟火气的小吃和精致的生态黔菜并存。
美食文化底蕴支撑!一口苗族白酸缸,百年间不断地发酵,是贵州美食文化的传承;毛辣果和糟辣椒发酵出的红酸汤,是自古以来贵州人对酸味依赖的延续。
煮米水发酵出的白酸汤,清澈透亮,酸香悠长,是贵州人的味觉记忆。
今年春天,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来贵州上春山·食尚贵州”风物之旅正式启程!风物君与风物嘉宾团在6天5晚穿行贵阳、黔东南和安顺,揭开贵州美食春鲜的奥秘。
这趟行程中,我们爬山坡、钻竹林、逛菜市场,只为寻找贵州春日鲜美。图为风物之旅团队在贵州寻味时的合影。
如果五一假期,你正巧在贵州游玩,那这份贵州的新鲜美味你不可错过!
地道风物团队打卡“黄小西吃晚饭”,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下品尝贵州春鲜。
在贵州,发现山野春鲜的无限可能
贵州春天的味道要去哪里找?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集齐了当地新鲜食材的菜市场,所以风物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去贵阳油榨街逛早市。市场入口窄窄的,走进去却别有洞天,两侧密密麻麻都是本地的美食,刚出笼的大包子、飘出红糖香气的碗耳糕、油锅里炸着的豆腐圆子、炭火上的烧辣椒……从主食到小吃,从食材到调料,空气中的每一缕食物香气,都是贵阳人实实在在的生活。
清晨热闹的油榨街菜场。
顺着人流继续往坡上走,油榨街早市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道路两旁开始出现各种新鲜蔬菜、野菜和春笋,一群群背着背篓来卖菜的叔叔阿姨席地而坐,向路过的人们展示贵州的新鲜味道。
油榨街菜市场中的点心碗耳糕和特色小吃烧辣椒。
菜市场是一个城市生活的缩影,也是当地美食物产、饮食习惯最直白的呈现方式,所以当我们来到榕江江西码头农贸市场时,看到的则是一幅和贵阳油榨街完全不同的菜市场风景线。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榕江的菜市场则更显丰富和乡土,笋干做的笋子粑、气味上头的臭豆豉、油亮的腊鱼、鲜切的濑粉,各种本地限定食材,精彩纷呈。
腌鱼、粽子、笋子耙......榕江菜市场中有许多当地特色食材。
最精彩的,还要数蔬菜摊,各种形状、各种香味、各种用途的野菜让人烟花缭乱,光是卖菜阿婆挑着的蔬菜篮子里,可能就挤满了几十种野菜。外地人看着迷茫,但是榕江人却对各种野菜的做法和搭配熟稔于心,菜市场里甚至还有不同品种组合好的野菜,人们可以直接买回去一把用来炖鱼、煮牛肉。
榕江菜市场中的蔬菜篮子。
虽然各地菜场风格各异,但在春季,无论走进哪个菜市场,总是少不了野菜和春笋。有数据统计,贵州当地群众有食用习惯的野菜约有589种,常见的约有80种,最常见的也有20余种之多。
黄平县野生蔬菜基地,是贵州最大的野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之一,
贵州竹笋的种类也同样丰富,粗短、细长,黄白、紫绿各种大小颜色的竹笋在菜市场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赤水竹笋,赤水在1996年就获得全国“十大竹乡”的称誉,也是贵州竹产业最发达的地区,金竹笋、筒筒笋都是赤水特色。
榕江菜市场中剥好的金竹笋。
各种各样的野菜和春笋,是贵州大山中藏着的高品质食材,也是贵州丰富物产的代表,更是贵州春日美味的底气。
美食博主@黄块块 评价贵州灵魂食物折耳根:新鲜的折耳根有一股上扬的清香。
贵州都市,品味生态黔菜的精致
贵州,当之无愧的小吃王国,漫步贵州大街小巷,上百种小吃精彩纷呈,如果一一吃下来,可能一年都吃不完。
小吃,也叫“小食”,这种说法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就地取材,突出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而贵州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自然便集齐了众多食材制作的小吃。
鸡肉汤圆、威宁火腿、青岩卤猪脚、包浆豆腐......在贵阳的包整餐厅,能一站式吃齐贵州九个州市的小吃。
人们对贵州小吃的评价常常是样样都好吃,这种高底线的评价,源于本地食材的鲜美和烹饪方法的巧妙,也同样源于贵州人对小吃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贵州人常把正餐之间的小吃时间称作“小正餐”,在非饭点时间吃一些小吃消磨时光,是贵州人的悠闲和幸福。
但小吃只是贵州美食的一部分,随着都市发展,贵州同样有一批生态黔菜餐厅,依托本土食材,融合现代餐饮技术,将黔菜做得十分精致。
知名美食家@董克平 评价生态黔菜:贵州菜走出贵州,指日可待。
“外料黔烹”是生态黔菜餐厅常用的烹饪方式,即用贵州烹饪方式处理外地食材。木姜子也叫“味之山妖”,因浓烈、清新的香气俘获了一众贵州人的味蕾,同样也给了大厨们的创意料理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
比如贵阳的泉上·美食会餐厅,就创意性地将木姜子和烤鸭相结合,在烤鸭的蘸酱中加入了木姜子做调味,木姜子的清香恰好中和了烤鸭的油腻,搭配起来相得益彰。木姜子的滋味不仅能和国内食材融合,同样也能与国外海鲜一起搭配,来自澳洲的黑金鲍切片香煎后加上木姜子调味,在木姜子的加持下,弹劲的鲍鱼更显鲜味。
在贵阳泉上·美食会餐厅,能吃到木姜子烤鸭、黑胡椒生煎黑金鲍等各种“外料黔烹”的美食。
与“外料黔烹”对应的,是“黔料外烹”,即把贵州本地食材用更现代的烹饪方式制作,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在贵阳酒说·觥筹餐厅吃到的冷吃辣子鸡。辣子鸡是贵州特色菜品,与川渝辣子鸡不同,贵州的辣子鸡用糍粑辣椒炒制,炒好后表面一层红油,可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涮火锅。
但对美食有无穷探索的贵阳人则表示,辣子鸡最好吃的时候,不是刚出锅的瞬间,而是冷藏一夜后,鸡汤变成了鸡冻,此时的辣子鸡有入口即化的奇妙滋味。这种吃法同样也给贵阳的大厨们提供了新的菜品灵感,把鸡肉去骨,在辣子鸡中混入猪皮汤放入模具中,一道辣子鸡肉冻就做好了,从热菜到冷盘,是贵阳大厨们的奇思妙想,也是贵州丰富美食的能屈能伸。
在贵阳酒说·觥筹餐厅,能吃到冷吃辣子鸡、茅台酒焖蒜香鸡等各种创意生态黔菜。
贵州生态黔菜餐厅的大厨们,也不仅仅进行创意料理,他们也同样深入贵州各地县区,挖掘贵州本土好食材,给自己的烹饪更多灵感,同时也向更多食客展现贵州本土美食。
在贵阳十二山居餐厅中,椒麻凉拌鲜竹笋、田园春色豆鸡淖各种创意黔菜精彩纷呈。
在贵阳森林公园山脚下的十二山居,我们吃到了大厨在遵义赤水寻觅到的豆腐乳,酒香和豆香交融,滋味悠长;还有在酒说·觥筹吃到的蒸臭豆腐,也是大厨在村落中挖掘到的美味,辣味、臭味相互碰撞,是贵州大山中的原始风味。
美食博主、B站百大up主@食贫道饼叔 评价贵州美食:在贵州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风味。
到凯里,白酸、红酸你能分得清吗?
酸汤火锅,是多数人来贵州寻味列表中必吃的美食之一,一锅红彤彤的汤底光是看着就十分开胃可口。而真的到了贵州,则会发现红酸汤除了打火锅,还有更多美味的可能,煮粉、做丝娃娃的卤水、做酸辣汤的汤底,酸汤既可独立成席,也可融合在其他小吃里,无论是当主角还是做配角,这口红艳的酸汤都十分百搭和谐。
酸汤鱼,人们来贵州必打卡的美食。
贵阳流行的酸汤大多是红酸汤,其红色来源于两种本地食材,毛辣果和红辣椒。毛辣果即贵州本地的一种小番茄,体型小、酸度大,洗干净后放在坛子中加盐和酒糟密封腌制,等上一段时间让毛辣果在里面尽情发酵,红酸汤的原始版本就做好了。如今在城中吃的红酸汤除了酸味,还有辣味,这是因为有了糟辣椒的加持,每家糟辣椒的品种、配比各有不同,也造就了家家不同的红酸汤风味。
泛知识博主@蘸盐 评价贵州发酵食品:红酸和白酸十分开胃、美味。
如果离开贵阳,深入贵州地方县区,酸汤还会给你更多的震撼与惊喜。贵州各地都有不同的酸汤,如果按汤的味道来分,有鲜酸汤、涩酸汤、麻辣酸汤、咸酸汤;按汤的原料划分,有菜酸汤、豆腐酸汤、鸡酸汤、毛辣角酸汤、肉酸汤、鱼酸汤、蛋酸汤、虾酸汤;按汤的质量和清澈度划分,有清酸汤、浓酸汤、上酸汤、高酸汤、二酸汤;再按民族划分,还有侗族酸、水族酸、苗族酸、布依族酸。
科普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评价贵州白酸汤:白酸汤是贵州酸汤的天花板。
这些酸汤里,最有代表性的并非红酸汤,而是白酸汤。红酸汤的出现,是在番茄和辣椒传入贵州之后,但在此之前,贵州人早就吃上了酸汤,而这种酸汤就是白酸汤。
红酸汤和白酸汤,无论是涮牛肉还是涮鱼片,都十分百搭。
白酸汤的制作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一把稻米,水煮过后把米粒盛出,再把米汤倒入原有的酸汤坛中发酵即可。但如果仔细观察,白酸汤的制作处处都是贵州人的发酵哲学。
凯里亮欢寨餐厅中,一缸百年传承的白酸汤。
比如在煮米的过程中,水温不能过高,如果温度过高,则会杀死老酸汤中的酵母;加入新的米汤时,只加六七成满即可,要留给酸汤发酵的氧气;老酸汤的罐子要用水密封储存,这样既可以让发酵过程中的气体顺畅排出,也能阻止新的氧气进入。如今,在贵州的许多苗寨中,依然能找到传承多代,保存上百年的白酸汤,酸汤缸里的酵母代代传承,就如同贵州的美食文化一样,风味流转至今。
玉梦工厂制作红酸汤的车间。
贵州人嗜酸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贵州自古不产盐,当地人只能“以酸代盐”;一方面是气候的天时地利,贵州气候温热潮湿,丰富的微生物种群,让贵州成为天然的发酵福地,也酝酿出如此好的酸汤。
一碗酸汤,一篇贵州嗜酸史,也是贵州人的发酵艺术和生存智慧。
到榕江,为“黑暗料理”牛瘪火锅正名!
潮湿温暖的局部气候让贵州成为发酵的天堂,创造出了酸汤这种魅力美食,同时也让贵州人发现了另一种“重口”的发酵美味:牛瘪。瘪,是黔东南特色菜肴,原料是牛、羊胃中未完全消化的草料和汁液,最常吃的方法是做成火锅。因为原料的特殊,许多人认为吃牛瘪,就是吃排泄物。
一锅绿色的牛瘪火锅,有人热爱,有人则闻之退避三舍。
这么奇怪的食物,到底是哪里的人在吃?答案是,“村超发源地”榕江。榕江可能是中国最爱吃牛瘪的地方,县中甚至有一个牛瘪城,街道两旁卖牛瘪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为了探访牛瘪的秘密,我们深入牛瘪原产地,在凌晨4点起床,只为了解牛瘪火锅制作的全程,并吃到了当天第一口牛瘪火锅,才知道我们对牛瘪的“误会”太深了。
美食博主@小云张张 评价榕江牛瘪火锅:处理之后的牛瘪是鲜的、是香的。
首先,牛瘪火锅的原料取自瘤胃和重瓣胃,此时胃里的草料并未完全消化,反而经过发酵,形成了复杂且清新风味,所以此时牛胃中的草料,绝不是排泄物。
重瓣胃中的牛瘪原料。
其次,让我们再回顾下牛瘪制作的全过程,胃中的草料取出后,经过水洗和两重过滤留下汤汁;随后葱、姜、辣椒爆锅,倒入瘪汤和胆汁下锅煮开,再加入吴茱萸、花椒、山奈等本地香料调味,激发牛瘪鲜香;最后倒入用茴香、葱、香菜等调味的新鲜牛肉,一锅牛瘪火锅即成。
翠绿色的牛瘪原汤。
极具想象力的食材、有节奏的烹饪方式,加上新鲜的调味香料做辅助,牛瘪火锅绝不是胡乱做的黑暗料理。其实牛瘪汤在榕江当地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叫百草汤,这是因为榕江漫山遍野都是野草野菜,牛散养在山坡上吃边新鲜百草,牛瘪中自然也藏尽百草。
曾经黔东南地区主食以糯米为主,糯米不易消化,牛瘪汤中的牛消化液,刚好可以作为人体消化功能的辅助。而到了如今,人们爱牛瘪理由只有一个就够了,那就是——好吃。
到关岭,尝一口高蛋白的“冠军牛”
牛瘪是贵州牛肉料理中的奇葩,但放眼整个贵州,人们吃牛的方法可不止这一种,牛肉可以涮在酸汤火锅里,牛骨可以作为米粉的汤底;榕江有一道小吃叫做芥末牛肉,遵义则有一个泼辣牛肉可以和榕江打擂台。
牛肉粉,贵州人早餐的最爱之一。
问贵州哪里的牛最值得一试,“村BA”的答案是:关岭黄牛。去年,贵州台盘的“村BA”火爆出圈,这个浓浓“村味”的乡村比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同时,随着总决赛名次揭晓,冠军奖品“关岭黄牛”的出现,也吸引了一众人的好奇。
关岭牛为什么能当“冠军牛”?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头牛的“强大背景”,关岭黄牛是贵州本土的肉牛品种,因在关岭县饲养有近400年的历史,故称 “关岭黄牛”,是中国“五大名牛”之一,为贵州“四大黄牛”之首。有记载,唐开元年间关岭黄牛就曾列入朝廷进贡之上等“菜牛”,在2021年106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更是获得了“金奖”。
关岭黄牛的肩峰十分发达。
其次,关岭黄牛的样貌也十分特别,整体毛色以黄色为主,但是眼圈、下腹、及四肢内侧毛色却呈现淡淡黄色,十分美丽;公牛的肩峰发达,一般高出背线10cm左右,且肩峰部位脂肪丰富,是出产雪花牛肉的主要部位;还有关岭黄牛的四肢,筋腱明显,肌肉强壮。
关岭黄牛肉质细嫩无论是水煮还是炒菜,都十分合适。
健壮,是贵州山地赋予关岭黄牛的独特魅力。贵州少平原,每天在上坡上奔跑的黄牛,自然健壮。另外,关岭黄牛每天吃的食物也同样具有贵州特色,山披上的皇竹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燕麦草、甜象草在收割过后放在袋子里自然发酵,混合了野菜和发酵的两大贵州特色,关岭黄牛自然风味独特。
关岭黄牛食用的皇竹草。
据检测,关岭黄牛肌肉中蛋白质达到23.93%,高于其它地方品种牛2个百分点左右;肌肉中脂肪含量为3.64%,低于其它地方品种牛。虽然脂肪含量低,但是关岭牛肉的肉质却十分细嫩,且大理石花纹明显,肉香四溢。如此好的黄牛,其实早早就被广东人发现了,广东作为中国的吃牛大省,爱牛但很少产牛,于是他们便将目光投向了珠三角水系上游的贵州,比如火遍全国的潮汕牛肉火锅,就有用贵州关岭黄牛做食材的。
地道风物团队参观关岭石板井牛场。
潮汕牛肉火锅的吃法是将牛肉按照部位细细的分割,近些年在关岭的许多火锅店,也开始尝试这种精细的吃法,这是食材风味的流转,也是烹饪方式的技艺流传。
贵州的山水人文,孕育了无限的美食,更是给予了贵州人无限的美食创造力,贵州美味的潜力,无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