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绥阳县双河洞,地心深处的探险`) }}

发表时间:2024-05-09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沾满泥巴的鞋子和衣服,背着一个小布袋,法国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轻松地穿行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深处蜿蜒的洞穴之中。他对贵州的探洞之旅充满激情,几乎可以说是痴迷。

谈到洞穴探险的魅力,让·波塔西把它比喻为下国际象棋,其目的不是抓住对方的国王,而是将重点放在“找到它”。“就像洞穴探索一样,首先是想象,我要先想象洞穴方位在哪里?在哪座山里?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象之后,就开始着手行动了。你必须亲自去走走,把自己置身于洞穴中,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测量,记录这一路来的风景和经历,为下一次的探索做铺垫,这是未来无法预测的。回过头到棋盘上看,你就懂这种感觉了。”

1962年,让·波塔西出生在一个洞穴探险世家。从16岁起,他就正式加入法国洞穴联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洞穴探险。他的激情和执着赢得了国际认可,并担任了联盟副主席。

1986年,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邀请,他和团队开始了在贵州的探洞之旅。自那时起,他每年都会来到中国。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区域之一,洞穴资源非常丰富。让·波塔西和国内外专家一起,对双河洞进行了20余次联合科考,确认其为“亚洲第一长洞”。

双河洞有着“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美誉,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

双河洞被誉为“天然岩溶洞穴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洞穴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石洞穴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截止2023年9月,双河洞连通长度刷新至409.9公里,纵深刷新至912米。在探秘双河溶洞的过程中,曾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包括大熊猫化石、熊的化石等,这些古老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双河洞区域对研究古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双河洞不再仅仅被科考团队所关注,当地越来越多的洞穴资源得到开发,成为神秘的旅游景点。

据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得章介绍,传统的洞穴开发都是修建步道、打上灯光,让游客对地质景观进行观光游览。而双河洞景区依托于双河洞洞穴体系庞大、支洞众多的特点,在洞穴产品的玩法和属性上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

“我们根据不同支洞的景观和地形的特点开发定制了诸多体验性的户外体育旅游产品,比如银河洞有几个巨大的竖井,我们就开发了银河洞绳降、银河洞飞拉达等户外体育产品,洞穴内没有修建任何步道,也没有打灯光,游客穿上我们提供的定制的服装和装备,在向导教练的带领下进入原生的洞穴里进行绳降和探索,以获得一种不同于观光的体验,整个过程既新奇又刺激,深受年轻群体、户外群体和儿童的喜爱。”他补充介绍。

在多样化和个性化并存的旅游时代,差异化的旅游需求推动着旅游业态的快速更迭。沉睡数百万年的洞穴因此被唤醒,各种小众但极具吸引力的洞穴体验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素。双河洞景区抢抓“溶洞+”旅游模式进行创新,以新业态、新玩法和新体验迅速“破圈”。

“在夏季的时候,我们推出了‘溶洞+音乐’等创新形式助力溶洞旅游,并积极对接外地团队来双河洞旅游,而冬季则以溶洞观光、户外探险等项目为主,吸引冬令营研学团队来双河洞进行科普研学、户外体验等,最大限度发挥溶洞旅游的优势。”十二背后旅游区双河洞景区总经理罗建军介绍。

据了解,绥阳县2024年“多彩贵州•别有洞听”溶洞音乐周5月1日拉开帷幕,20余名歌手与知名音乐组合团体携手贵州省歌舞剧院齐聚双河洞景区举办大型免票演唱会。现场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元素交织融合,交响乐音乐会诠释着溶洞亿万年来的生命力,聆听自然的“混响”。

刘得章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旅游区丰富独特的山地资源,专注于山地户外体育和生态康养方向,充分挖掘当地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物产特色、产业特色进行融合,注重产品的体验属性、参与属性甚至是社交属性,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李远莉

三审: 熊莺

四审: 文俊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