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38年前,一支贵州侗族大歌远赴巴黎!“东方阿卡贝拉”震动欧洲音乐界`) }}

发表时间:2024-04-29

来源:百姓关注

侗族大歌,人类文明的遗珠

它源自山野,也曾跨越山海

当古老的侗歌飘过海疆,架起桥梁

民族的高光点燃了五洲共振的力量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

我们沿着光的足迹

重返故乡

触摸音乐的纹理

在文化的阡陌徜徉

在贵州黔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我们通过歌声

对“民族与世界”

重新理解

记者:李忠仝

在我手里的这张黑白照片里,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魅影依稀可见,但您可能想不到,在这里合影留念的竟是一支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队,而这次快门按下的瞬间距今已经有38年。

1986年9月,应法国第15届巴黎秋季艺术节的邀请,贵州省黔东南侗族大歌合唱团的9位歌手前往法国参加演出,那是侗族大歌第一次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侗族歌师:吴玉莲

这张就是1986年,那里就是埃菲尔铁塔,我就是中间那一个。那时候还年轻嘛 ,你看我们穿的衣服银饰,是我们侗家的,很靓丽。法国那些音乐专家们最高的评价:“侗族大歌,唱响巴黎,震动巴黎”。

吴玉莲是当年大歌队的领唱

聊起法国之行的点点滴滴

她的眼里仍然闪烁着光芒

而最让她难以忘怀的

还是那场“下不来台”的演出

侗族歌师:吴玉莲

有多夸张,一唱完一首歌,下面的观众就热烈鼓掌。观众喊再来再来,原本计划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结果到两个半小时都还下不了台,反正随便我怎么起,她们(队友)都随便跟着我唱。

记者 李忠仝:

您一张口,那些姐妹们就知道要唱什么歌,都是现挂。

侗族歌师 吴玉莲:

是的。

侗 听

侗族大歌

作为诞生在劳作场景下的特有语言

无伴奏,无指挥

歌声婉转如天籁

又被称为“东方的阿卡贝拉”

 

记者 李忠仝:

吴老师,侗族大歌的很多灵感是不是都来自于大自然?

侗族歌师 吴玉莲:

是的,来源于田间地头,还有模仿蝉虫叫的。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它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因此,在吴玉莲看来

欧洲之行不光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更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在世界舞台上的惊鸿一瞥

侗族歌师 吴玉莲:

去过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巴基斯坦。

记者 李忠仝:

那肯定也去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了。

侗族歌师 吴玉莲:

嗯对,虽然奥地利(金色大厅)是音乐的殿堂,但那些观众就说,哎哟,侗族大歌怎么这么好听。

吴玉莲重新探访

她曾经的工作地点

——黎平县歌舞团

1986年,28岁的吴玉莲第一次将侗族大歌带到世界舞台,如今,黎平歌舞团的年轻演员们也接过老一辈歌师的衣钵,先后到法国、瑞士等地进行文艺演出和文化交流,更是与世界音乐碰撞出曼妙火花。

黎平县歌舞团 演员 吴家佳:

我们不是唱了一首歌嘛,叫《黎平》,是和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先生一起合作的,他不是说我要你们怎么来附和我这个音乐的旋律,我的这个钢琴曲,没有,他是根据《尽情欢歌》这首歌它的旋律,他就让她们唱,然后他就跟着这个旋律走,融合得特别好,大家也很喜欢。

比利时钢琴家 作曲家 尚·马龙先生:

当我接触到侗族大歌,我完全爱上了这些旋律,它们非常纯净,我希望全世界更多的人能领略侗族大歌的魅力,这非常重要。

黎平县歌舞团 演员 吴通敏:

像以前,我们的老一辈在山上干活,比如我在这边山干活,你不知道那边有人,但是你一唱歌过去,那边就有回应了。就像我们把我们的声音传播出去,他们(外国友人)也以他们的一个方式回馈回来了,把这个友情传承、传播下去。

日月轮换,昼夜如染

艺术的传承往往伴随时光的流转

友谊的赓续也离不开歌声的陪伴

如果一定要把时间比作点什么

那它应该是条大河

音符激荡着

以动听的名义

流动着友谊的大歌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张鸿杰

三审: 熊莺

四审: 文俊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