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9月13日(星期三) 10:00,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新闻发布会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共遵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向承强回答了国际在线记者的提问,问答如下:
记者: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遵义作为西部非省会强市,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强化人才建设工作?
向承强:我们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三个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从区域竞争态势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遵义市作为西部非省会强市,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面临“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是有基础、有底气的。
教育方面。近年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4.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92.2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83%,各项指标贵州省领先,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示范性高中29所,高考成绩长期保持全省前列。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累计引进公费教育师范生748人、硕士研究生938人,建成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22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0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37个,培养新时代全国名师培养对象1名、全国领航名师名校长2名、特级教师85名、省级名师101名、省级名校长51名、省级骨干教师453名、“黔灵名师”37人、“黔灵名校(园)长”17人。依托遵义红色资源,大力实施“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案例奖”。
科技方面:近年来,遵义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持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科技惠民”五大科技创新行动。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创新平台28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325名(入选国家级4人)、高价值发明专利765件,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成功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人才方面。近年来,全力推进“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05.25万人,占全省18%,入选国家相关人才计划4名,管理期内省管专家Ⅰ类6名、省管专家Ⅱ类4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5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1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0名、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251名;全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23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32个、省级人才基地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力打造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
一是打造教育强市。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打造贵州创一流、西南走前列、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强市。
二是打造科技强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政学研企合作机制,发展一批产学研用联合体,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市。
三是打造人才强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开展“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引、育、管、用、服等政策的系统化集成,着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全面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业动力活力,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西部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相关新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