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11月14日15:00,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负一楼贵安厅举行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兵回答了央广网记者的提问,问答如下:
央广网记者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央广网的记者。请问如何提升全民防灾意识。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兵答记者问
杨兵: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说到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社围,我们在座各位一定有切身感受。这几年每到汛期,无论是电视、广播、微信、抖音,还是省内各条高速公路沿线、城市户外大屏、地铁公交、村居校舍等等,防灾减灾的宣传标语、科普动画、公益广告、短视频、宣传海报等随处可见。大家获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自2018年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防治形势,我们通过不断科普宣传、紧急避险和信息报送三大机制,切实提升监测预警的实效,着力打通防灾避险“最后一公里”。
第一,完善科普宣传机制。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中,科普宣传是重要组成之一。按照“灾前参与监测预防,灾中配合避险撤离,灾后响应重建帮扶”的流程化思路,以受威胁群众为重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明确、内容通俗易懂、载体丰富多样的地质灾害宣传动员工作体系。今年,我省紧扣防灾减灾主题,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农村城市统筹协调的原则,还特别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防灾宣传走进社区、村寨、机关、工厂等。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优势,整合省市县乡的各类宣传资源,大量投放地灾防治科普公益广告和宣传视频。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配合”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群众的识灾、避灾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强化信息报送机制。这几年,我省不断优化部门协作方式,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健全完善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实施预警预报“消息树”工程,将隐患点“一体五位”人员(每个地灾隐患点建成监测员、村级负责人、乡镇负责人、自然资源所负责人、技术支撑人员“一体五位”地质灾害隐患预警和处置模式)纳入预警预报范围,完善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接收确认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乡镇和受威胁群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及相关预警预报信息,提醒群众做好识灾避险,确保信息内容精准、发送及时、接收及时。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全省共发布预警信息近600万条,基本覆盖全部受威胁群众。
第三,建立健全紧急避险机制。一是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灾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灾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或应急避险场所。二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灾明白卡”,全覆盖开展临灾避险演练,完善各隐患点防灾预案,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临时安置场所和自救互助方法,确保关键时候用得上、能执行。
防灾减灾救灾,关口前移是关键,力量下沉是重点。社区、村寨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推广防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制度创新、成果运用,实时报道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积极推进“群众报灾”,重奖报灾防灾有功人员,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观念转变。谢谢!
相关新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