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非凡十年】贵阳贵安“强实体”基础更加夯实

2022-10-17 09:42来源:甲秀新闻

  恒力(贵阳)产业园一角。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以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1+7+1”重点工业产业,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培育发展新产业集群,重塑竞争新优势,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众多工业产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蝶变,为全省实现“黄金十年”跑出了省会速度、彰显了省会担当、贡献了省会力量。

  数据显示,“黄金十年”,贵阳贵安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增长近2倍,达到4711.04亿元,年均增长9.4%,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总量从全国省会城市第22位上升至20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2021年工业增加值是10年前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3番。一产增加值实现193.44亿元,是2012年的2.74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68.34万亩,“米袋子”“菜篮子”保障有力。

  强工业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贵阳贵安审时度势、行稳致远,主动扛起省会担当,展现省会作为。

  2012年至2022年,贵阳贵安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型工业化主攻“1+7+1”产业,打造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顶起工业经济的“脊梁”,加快推进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建设。

  具体工作中,贵阳贵安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实体经济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重点在定目标、定层面、定节奏等方面下功夫——

  高目标推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制定“1123”的效益目标,即亩均工业用地总产值要达到1000万元、总投资要达到1000万元、总税收要达到20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万元以上,通过制定量和质的目标,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高层面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强省会”的第一任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第一工程,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高节奏调度。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领衔推动重点工业产业机制,着力调度工业项目、工业企业、工业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作。

  贵阳海信机器人在传送大屏。

  时光荏苒,回首十年,贵阳贵安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一路前进。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贵阳贵安工业持续转型升级,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磷化工、生态特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等7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2021年工业增加值是10年前的2倍。

  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条龙”式发展,上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充足,中游整车制造发展迅猛,下游配套服务优质。

  10年来,贵阳贵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旗帜鲜明“强实体”,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工业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宁德时代、恒力产业园、中科电气、振华电子等项目建设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奇瑞商用车、中电新能源汽车、中粮可口可乐、贵州酱酒等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数据显示,2012年,贵阳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4.73亿元。2021年,贵阳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06.81亿元。

  城乡生活设施建设日趋精细化。贵阳贵安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的“急难愁盼”,实施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开工建设“15分钟生活圈”,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增设公共停车位,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背街小巷治理,不断加快提升城市能级活力。

  强招商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

  十年风雨铸辉煌。贵阳贵安聚焦做大城市经济体量,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为主线,全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

  实现产业发展,必须要靠增量,增量从何而来?招商引资是“制胜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积极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大力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加快各类要素集聚,推动了一批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经济发展不断破浪前行,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发动机”作用。

  从2015年落地贵阳,到生产高端多用途汽车,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品牌聚集效应快速显现。

  在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恒力(贵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不断……恒力将全力打造西南智能化新材料区域制造中心。

  ……

  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贵阳贵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跑出了省会“加速度”。

  贵阳贵安聚焦“1+7+1”重点工业产业,将目光投向产业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同时,在建好用好“两图两库两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央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厂房招商、以商招商、乡友招商,通过招商为贵阳贵安配置各类工业要素。

  此外,贵阳贵安聚焦高效能配置,持续推进“1+7+1”重点工业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强商贸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攻坚行动计划,持续盘活城市“夜经济”,打造了一批文化街区、购物中心、打卡胜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让市民和游客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占地2.5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的青云市集,是贵阳市倾力打造的地标性消费新场景,由原贵阳针织厂厂区升级改造而成,涵盖店铺468家,月销售额近3000万元,日均保持人流量3万人左右。

  无独有偶,城市文旅综合体商业小镇梵华里,总占地119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以“文旅商”为主体定位,由“东华里”“西华里”“梵街”构成主体空间布局,是融文态、生态、商态三位一体的共享空间。每到节假日,梵华里张灯结彩,开展丰富多彩的吃、游、购、娱类活动,为市民提供优质消费体验。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在贵阳,一批又一批像“青云市集”“梵华里”一样的商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如今的贵阳贵安,一条条商业街,一个个商业圈,丰富着“爽爽贵阳”的内涵,擦亮了“强省会”的靓丽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加快实施活力商圈优化提升行动,结合全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特色,依托人民大道、数博大道、白金大道,聚焦金融城、云泰广场商业综合体、华润万象汇、四季贵州等商贸区,加速商贸业资源集聚、配套业态、要素流动、动能积蓄,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商业步行街,加快构建以核心商圈和区域商圈为引领、若干次级区域商圈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1年,贵阳贵安启动甲秀楼等文旅商消费集聚区的改造,做特做强西南商贸城、石板商贸园等专业商贸园,增建开业一批商业综合体,推进传统商贸业电商化转型,打造3条智慧商业示范街区,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

  商业综合体、网红打卡地、“夜经济”的快速发展,折射出贵阳贵安高速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和力量,正成为贵阳贵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从2012年的683亿元,跃升到超2000亿元。

  山海激荡,非凡十年。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勾勒出贵阳的巨大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未来,贵阳贵安将抢抓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机遇,以实施“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

  大事记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700.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3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6.9%。

  ●2013年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结构、企业规模、园区水平“三大升级计划”,京东电商产业园、国机磨料磨具等482个、总投资2256.7亿元产业项目落户贵阳。

  ●2014年清镇煤电铝、息烽煤电磷等项目有序推进,贵钢新特材料短流程、黔轮胎异地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奇瑞轻型客车转产贵阳,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0.31亿元、增长21.8%。

  ●2015年获批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戴尔——高新翼云IT联合实验室、博科——高新翼云网络交换技术实验室挂牌成立,吉利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落地。

  ●2016年阳光七星、上海智臻等知名企业落户,货车帮、东方世纪等本土企业迅速壮大,朗玛入围“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铝“退城进园”氧化铝项目成效明显、电解铝项目顺利推进。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6.94亿元;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2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20%,网络零售交易额78.44亿元,增长45%。

  ●2018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8%,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

  ●2019年汽车制造业产能达到33.5万辆,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突破2亿美元。

  ●2020年吉利汽车、黔轮胎、华仁新材料等重点工业企业稳产超产。投产工业项目10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15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全省第一。

  ●2021年突出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优先地位,明确了“1+7+1”重点产业,“1+5+8”园区均划定边界、完善规划、加强配套,分别确立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建好“两图两库两池”。

  贵阳日报融媒体 记者罗婧/文 石照昌/图

一审:杨娅

二审:汤成伟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