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文波 陈智华 麻占江 肖咏)10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只见一条条宽阔的产业路蜿蜒在绵绵青山中,一片片青翠盎然的茶园,随山势铺展,打开车窗,清爽的空气沁人心脾。
在志强村“白叶一号”茶园基地,一株株茶苗长势正旺,昭示着致富的希望。“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中寨镇,我就参与第一批茶苗的种植,通过4年的发展,‘白叶一号’扶贫茶变成如今的幸福茶。”正在茶园清理杂草的茶农张金成向记者介绍。
2018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上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2018年10月,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贫困地区亲切关怀的1200亩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沿河县中寨镇三会溪村、志强村、大宅村。中寨镇以“白叶一号”茶产业项目建设为引领,发展建成茶园108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茶乡”。
而今,在志强村茶园基地环顾,小村庄一番动人景象,青山旖旎如画,道路平整宽阔,楼房整齐漂亮,环境优美宜人……
“白叶一号种植初期我们11人成立合作社对茶叶进行管护,今年通过‘返租倒包’我承包了45亩茶叶,卖茶青收入7万元。”茶农张金成说,“返租倒包”便于农户精准管理茶园,农户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曾经志强村贫穷落后,近年通过发展“白叶一号”茶叶,村民的生活越来好,乡村越来越美。
村民张金成说,如今山村得到了改变,交通变得快捷,产业得到发展,扶贫茶变成了“幸福茶”。
群山环绕的三会溪村“白叶一号”基地,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株株茶苗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茶农杨胜强正穿梭在茶垄间查看茶叶生长情况,今年他通过“返租倒包”承包了32亩茶园,站在茶园里能看到他养殖的200多头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草,哞哞咩咩声此起彼伏。
“今年赶上‘返租倒包’好政策,春茶采摘的时候卖茶青收入了10多万元,除去工人务工费及茶园租金,纯利润也有5万多元,这完全超出自己的预计。”32岁的杨胜强,10岁时因意外左臂截肢,但他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越挫越勇。
“白叶一号”茶叶让中寨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杨胜强作为“返租倒包”政策的受益者,像他一样的“茶老板”在中寨镇有很多,得到实惠的群众更多。
走进大宅村茶农田方的家,漂亮的二层民居映入眼帘,墙上白红相交的墙体十分耀眼。22岁的田方和哥哥田冬各承包了50多亩茶叶,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以前在浙江做装修工作,2018年回村来发展,今年承包了52亩茶园,基地上务工最多的时候有40多人,今年刚承包过来就通过卖茶青收入了3万元。”田方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很好,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
大宅村文书田红军说,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大宅村后,现在村里有1000多亩茶叶,有的群众还利用自己的土地自种茶叶。以前村里很多人在家无事可做,现在大多数人都到茶山务工增收。
2018年田红军在外地开鞋厂,知道家乡在发展“白叶一号”茶叶,他毅然回乡种植“白叶一号”茶苗。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回村发展茶叶,村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大宅村的祖祖辈辈都没有想到村里会通油路。”田红军感慨地说。走在大宅村“白叶一号”茶叶基地,纵横交错的公路编织出一张巨大的“路网”。
“以前通往村里的公路坑坑洼洼,通而不畅,畅而不达,现在全村公路里程达40多公里,村里的细微变化都得益于‘白叶一号’茶叶。”大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友国说。
茶叶兴,百业兴。一片叶子,连通百姓心,一条柏油路,连接外地人。
以发展壮大白叶一号茶产业为依托,大宅村走上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新路子。
一审:曹 轶
二审:林 萌
三审:李 蓓
相关新闻
沿河:“返租倒包”闯出振兴新路 2022-10-11 | |
沿河:4.7万亩“订单高粱”映红好日子 2022-08-30 | |
【抗旱保民生·现场】贵州沿河:引水灌溉 为稻田“解渴” 2022-08-25 | |
抗旱保民生!沿河紧急发放低保救助大米104万斤 临时救助金16万元 2022-08-23 | |
【百端贵州·秋韵丰景】沿河融媒体中心:用心酿造“甜蜜”生活 2022-10-15 | |
【贵阳战疫快报·八方驰援】贵州沿河:爱心人士自发为贵阳捐赠“土家山泉”矿泉水 2022-09-16 |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曾昭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2022-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