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第一书记】姚水长:驻村“上瘾”

2022-04-28 14:37来源:多彩贵州网

  2021年5月,黔东南州的乡村振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启动。

  面对水寨村村民的深情挽留,驻村近4年的扶贫干部姚水长主动放弃了回到家人身边的机会,毅然决定再次驻村,与凯里市旁海镇水寨村的群众一起,再赴乡村振兴新征程。

  ——水寨村2000余名村民一致评价:“姚书记是个好书记。”

面对水寨村村民的深情挽留,毅然决定再次驻村。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水寨村的变化,始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2017年3月,姚水长告别有孕在身的妻子,从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岗位上来到凯里市旁海镇水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水寨,他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尤其是道路。大堡组地势平坦,适合发展产业,但也一直苦于没有路。于是,他有了先修产业路、后发展产业的思路。

水寨村的羊肚菌基地。

  但村支两委却有不同意见:“我们水寨村的进寨公路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清楚,再修路、再占用老百姓田土,他们肯定不同意。”

  村支两委讲的情况是:上世纪90年代末,水寨村大堡组自筹资金修通了进寨公路,对占用的田土按面积折算成谷子,平摊到全组村民头上,每户每年都要将自已该出的谷子付给被占用土地的人家。时间长了,这成了村民们的负担。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想要修产业路是不可能的。”村委会副主任潘秀成说。

  姚水长深知问题的复杂性。他首先走访了6个村民组被占用田土的村民家,一户户做思想工作。可问题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刚开始去到村民家中,人家直接理都不理我,我拿水给他们喝,人家直接不要。”姚水长说,没有办法,他只有不断地给村民们办实事、做好事,积累感情。

  一边与村民打成一片,建立感情,另一边,姚水长帮助建立大堡组管理委员会,对全组日常和发展事务进行管理。

  渐渐地,老百姓对姚水长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找准时机,他立即组织被占用田土的村民召开协商会。

  “姚书记,解决可以,但是我们剩下的谷子应该一次性结算给我们。”村民兰启德说。

  “其他村民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谷子,我觉得拿现金也可以。”姚水长劝解道。

  “拿现金也可以!”大家达成一致。

  就这样,在水寨村遗留了20多年的历史问题得以解决。

   带领村民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姚水长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修建产业路上来。

  听说规划的产业路要从自家房屋中间穿过,大堡组村民吴庭良并不支持。

  “我去给吴庭良做思想工作,怎么都做不通。”水寨村组干杨俊说,后面还是姚水长出面,才做通了他的工作。

  “我是怕修到一半又半途而废,那我岂不是白白牺牲了房子?”4月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庭良说出了当时的心里话。

  吴庭良介绍说,当看到姚水长把水泥一车一车拉过来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位第一书记修路的决心。

  “我后来同意拆除我家的厢房,让出来修路。”吴庭良回忆说。

  在姚水长的号召带领下,村民们开始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买钢筋、拖砂子,男女老少齐上阵。两个月的时间,一条宽4米、长980米的机耕道路就修成功了。

姚水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看着群众积极性高涨,姚水长一不做二不休,又寻思发动群众再修了一条产业路——从寨脚至老场坝,宽4米、长530米。

  “前前后后几条产业路,光水泥就用了720吨,都是我协调凯里市公安局支持的。”姚水长说,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民修建产业路共约6.5公里。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耕地机器能够直接开到田里,打谷子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说起如今的变化,村民杨秀林高兴地说。修路时,他家的田土也被无偿地占了100余平方米。

  杨秀林说:“我们村子越来越美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2018年底,水寨村顺利实现“出列”。2019年底,水寨村115户49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姚水长也因驻村帮扶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选择再次驻村,我的目标是‘把水寨村的产业带动起来’。”姚水长说。

  本网记者:李浩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

  四审:胡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