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开阳楠木渡基地里,数名工人正在羊肚菌大棚里进行采摘。尽管大棚外寒风瑟瑟,但具备智能化控温设备的棚内依然温度适宜。
抬眼望去,朵朵饱满似球形的羊肚菌在地里生长着,或大或小的羊肚菌在地里紧挨着,工人们一手拿刀、一手扶菌,在成熟羊肚菌的根部上方利落切割,摘下后整齐摆放在框内。这一框框羊肚菌经过处理后,将被送往贵阳市和重庆、广西等城市的餐桌上,供人们品尝。
“我们新春开工有几天了,最近在忙着采摘羊肚菌和春耕备耕工作,对基地种植蔬菜的土地进行修垄,目前修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开阳楠木渡基地黄木片区技术负责人贾洪文说。
工人们正在采摘的羊肚菌是去年11月中旬播种的,现在采摘的是第一茬羊肚菌,接下来还会有第二茬,采摘期将持续至4月初。“基地共有1800亩土地,羊肚菌的种植面积有600亩,由于开阳楠木渡基地的海拔、气候等优势,过几天还将大面积出菇,预计产量在每亩400斤左右。”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开阳楠木渡基地负责人马东波说。
羊肚菌是一种喜湿喜阴的植物,在生长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通常4月初采摘结束后,基地便会在羊肚菌种植大棚内,接种螺丝椒和苦瓜等蔬菜品种。
“结合贵州独有的气候条件和山地特色,我们采取了'菜菌'种植模式,即夏季种植蔬菜,冬季种植食用菌。这种模式的带动效益很不错,每年每亩地的产值不低于3万元。”马东波说。
马东波介绍,2019年,贵阳市农投集团承建楠木渡镇食用菌大棚,2020年正式投入运营。自运营以来,基地以“农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分红”等机制,带动了当地2510户农户流转土地,864名群众就业,使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该基地用工人次达10.2507万,劳务支出1354.39万元。
今年48岁的刘国敏就是当地农户中的一员。“2020年,家里老人需要照顾,我就回来了。刚好碰上家门口建设蔬菜保供基地,能给我们提供务工岗位,就一直在这里干了两年,今年是第三年。”开阳楠木渡基地工人刘国敏说。
羊肚菌大棚内,刘国敏一边蹲在地里动作麻利地采摘羊肚菌,一边精神头十足地向记者述说她对该基地的感激和热情。
“我做工的第一年就当上了基地工人的组长,平时除了做工,也管理工人和土地,现在管着13个棚63亩地哩!家门口建的这个蔬菜保供基地对我们来说太好了!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又能每年收入2万多,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和分红。”刘国敏说。
据刘国敏介绍,该基地每年还会以讲座和实地示范的方式,定期给工人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同时指导工人组长们学习怎么管理工人。“培训过程中,我们也会摸索实践,讨论不同土质适合种什么蔬菜等问题。这样一来,务工的同时,还收获了专业技术知识和满满的成就感!”
而该基地仅是一个缩影。截至1月底,贵阳贵安完成食用菌种植2032万棒(亩),产量0.62万吨,实现产值0.6亿元。当前,全市羊肚菌在田面积4888亩,预计总产量达700吨以上,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带动就地就近务工人员近5万人次实现增收。
近年来,贵阳贵安食用菌产业发展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两中心、四园区和四体系”的产业构架。2021年完成食用菌种植2.78亿棒(万亩),产量10.93万吨,实现产值达12.8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16万人。
2022年贵阳贵安食用菌产业计划种植面积2.8亿棒(万亩),完成产量10万吨以上,重点围绕菌种研发、示范生产、精深加工、经营主体培育、林下食用菌种植、品牌打造、菌文旅等工作,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贵阳日报融媒体 记者宋子月)
相关新闻
贵州黔西:小小羊肚菌铺就致富路 2022-01-13 |